千年古树“吐”新芽 鸠坑“三茶”融合激活共富密码
“茶王不摘叶,茶树不下青。”4月11日,身着素净衣衫的淳安县鸠坑乡茶农们,聚拢在海拔600米古茶园的“茶树王”旁。简朴而庄重的祭祀仪式之后,茶农在这株树龄逾800年的“鸠坑茶树王”上,采下今春第一捧嫩芽,正式拉开了今年鸠坑茶采摘季的序幕。
直径达11米的树冠下,“鸠坑群体种”“鸠坑早”“鸠16”“鸠20”“鸠白一号”等20余种茶叶一字排开,这些“鸠坑种”孕育出的优良品种,在向“茶树王”致敬的同时,也共同书写了一片叶子的千年迁徙史。
“虽然茶树王每年产青叶并不多,但它的意义远超产量。”茶学博士、鸠坑乡乡长邵淑宏轻抚“茶树王”的树干感慨道,“它是鸠坑茶的‘活化石’,更是古老茶乡‘三茶’统筹发展的文化血脉之源。”
鸠坑茶的历史,始于汉,盛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清。1984年,“鸠坑大叶种”成为首批通过国家级认定的十大有性系茶树良种之一,并再次声名远扬。2020年发布的《鸠坑茶种族谱图》显示,鸠坑茶不仅在浙江省内其他地区及国内山东、江苏、安徽等多个省份广泛种植,还被日本、越南、几内亚、阿尔及利亚等10多个国家引种,成为中国农业与世界交流的“绿色使者”。
如同古茶树吐新芽,如今,鸠坑乡正以“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融合破题,探索走出一条“以文兴茶、以技强茶、以茶富民”的振兴之路。
“茶文化浸润千年风骨,茶科技点亮创新之光,茶产业织就富民纽带,目前,鸠坑乡是淳安唯一一个茶园面积亩均收入超万元的乡,全乡茶叶产值近亿元,农民茶叶收入占总收入的60%至70%,‘绿叶子’真正成为鸠坑乡茶农的‘金叶子’。”鸠坑乡党委书记郑智忠介绍说,凭借全乡9790亩茶园面积,该乡近年来采用“龙头+大户+村集体+茶农”鸠坑共富模式,大力推广生态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实现了全域茶园有机化管理和统防统治全面覆盖,全乡茶园有机认证2390亩,绿色认证870亩。
截至目前,鸠坑乡已培育1家国家级专业合作社、2家市级龙头企业和5家县级龙头企业,构建起完整且高效的产业生产体系,并成功招引入驻省科技小院1个、市级专家工作站5家、省市级博士创新站3家。与此同时,鸠坑乡还以“鸠16”“鸠20”等优良茶树品种为核心,新建或改建了300余亩良种基地,从源头锁住品质与产量,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今年,我们在持续扩大茶园有机认证面积、做深做精夏秋茶利用文章等基础上,还将打造集茶文化展示、茶产品展销、茶艺休憩、茶研学交流于一体的沉浸式茶廊,以‘茶树王’的文化内涵,引领茶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郑智忠表示,鸠坑乡的振兴之路,既有历史的醇厚,更散发着科技与创新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