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心目中 中国传统名花的“头把交椅”?

2025-04-16 16:28:23

对于知名植物科普作家天冬来说,大自然总是意味着探索与发现,于是,他总在路上,无比热情地寻找各种神奇的植物,亲眼见证令人惊叹的植物种类。

“很多植物在照片中看起来很美,但置身于它们的生长环境中,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在荒野中,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对自然充满了敬畏。能够亲眼看到那些神奇的野花,我感到非常幸福。”天冬说。

4月12日,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联合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邀请天冬给杭州的自然爱好者带来了一堂主题为“谁给中国传统名花排座次”的讲座。

古人关于名花的记载,你知道多少?

自古以来,对于牡丹、梅花、兰花、菊花、芍药、茉莉等传统名花,文人雅士争相传颂,历朝历代更有花卉爱好者给它们排座次,显示地位高低。随着历史演进,花卉品种越来越丰富,人们对名花的喜好也不断变化,名花的座次因此几番更替。

当天讲座的主题虽是历朝历代花卉爱好者给传统名花排座次,其实,这还是一次穿越古今的植物大科普。天冬不仅是一位植物科普作家,还特别热衷于挖掘、考证古人对植物物候的记载。讲座中提及的历代名画,他都能引经据典地进行介绍,从《诗经》到陆凯的《赠范晔诗》、刘禹锡的《赏牡丹》、李商隐的《木兰》、张璪的《琼花》、白居易的《紫薇花》、张翊的《花经》、张丑的《瓶花谱》……和台下听众探讨古往今来的花事闲趣,天冬展现出了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

海棠是大家熟悉的花卉之一,它有一个著名的典故。相传,杨贵妃因为醉酒而脸色绯红,唐玄宗见后便说,这是海棠花还没睡醒的样子,于是,就有了“海棠春睡”之说。不过,对于海棠,很多人的评价并不高。五代时期张翊的《花经》中,海棠只得六品,因为它无香。张爱玲曾说自己有“三大恨”,即“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这一说法其实是源自北宋彭渊材的“五大恨”,“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诗”。看来,从古至今,有不少人因为天姿国色的海棠没有馥郁芬芳而感到遗憾。

琼花象征着冰清玉洁,可在《花经》中,它也只得了二品。究其原因,是因为受到了隋炀帝的牵连。相传,隋炀帝为了看琼花,造龙船下扬州,劳民伤财,最终落得个国破身死。因此,宋代张璪在《琼花》一诗中写道:“此花已去不须嗟,亡国亡家总为他。父老不知前日事,逢人口口道琼花。”不过,客观地说,成了隋炀帝的“背锅侠”,琼花有点冤枉。

坚持观察和记录,你会成为领域专家

在讲座现场,一口正宗京片儿的天冬充分展现出“植物科普界的相声演员”的风格,一边是丰富的植物科普知识,一边是信手拈来的诗词典故,还会冷不丁地冒出一些无厘头的梗。比如,说到茉莉会攀爬时,他随口唱了一句“好一朵‘没力’的茉莉花”,引得全场爆笑。

在提问环节,有听众问:“我喜欢植物,怎样才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天冬表示,热爱是最重要的,然后就是多观察,这是能够做到深入的前提。

“可以先培养习惯,去记录身边能见到的100种植物,不用知道它们叫什么,你甚至可以自己给它们取名字。等你再次见到它们时能够认出来,再去对照专业资料,这时候,你会发现认识植物不那么难了。”天冬说,当你走进植物世界,即便是原本看起来很无聊的景色,都会变得丰富有趣起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领域,持续不断地记录,尽可能多地搜集素材,几年之后,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还有听众提问:“我老是把植物养死,到底怎样才能把植物养好?”对此,天冬幽默地回答,其实他养不好的植物也不会给大家看。他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曾经有邻居偷偷把一盆快死的康乃馨“遗弃”在他家阳台边,因为他家阳台上的各种花卉都是生气勃勃的。他检查后发现,康乃馨被养在塑料花盆里,不透气、不漏水,可康乃馨是喜干植物,根部怕泡水。于是,他给康乃馨换了个盆,放在一边,两周没浇水,鲜花自然开出来了。“要养好花,先要了解植物的习性,知道它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其次是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比如北方就不适合种山茶、杜鹃。这两个前提有了,再用心就可以了。”天冬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陈栋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