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树花海到百里绿廊 余杭的“诗意”密码是什么?

2025-04-18 14:32:16

春日的暖阳中,余杭区塔山公园的6800平方米杜鹃谷宛如一幅被阳光浸染的油画。蜿蜒的花径上,层层叠叠的杜鹃花竞相绽放,从明艳的“火烈鸟”到淡雅的“久留米”,47个品种交织成一片流动的彩带,游人穿梭其间,手机镜头频频闪动。“往年总要驱车去郊外赏花,如今家门口就有这样的花海,幸福感满满。”家住附近的王阿姨正举着相机记录这份绚烂。

而她的感慨,也道出了无数市民的心声——上个月看早樱,这个月赏杜鹃,每周末还能带孩子在公园撒欢……这份市民的春日实录,正是余杭区这个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核心区公园绿道建设成果的最佳注脚。

说起塔山公园的蜕变,一切都始于2023年的系统性整治。这座占地16.7公顷的城市绿肺,通过建筑立面改造、森林步道修缮、水电设施升级等工程,让沉寂多年的老城区焕发新生。“公园特别打造的杜鹃谷创新采用地形起伏与品种搭配的设计手法,形成蜿蜒花径与色块拼图的视觉交响。”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如果说塔山公园是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生态画卷的“点睛之笔”,那么纵横交错的绿道系统便是串联起这幅长卷的“丝线”。车行至文一西路,长达十里的樱花大道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穿行其间恍若穿越粉雪长廊;沿山港休闲公园则将产业园区与自然野趣巧妙嫁接,800米滨水绿道旁虞美人随风轻舞,环形天桥与骑行驿站为都市人开辟了一处“慢生活”港湾;而永福地铁站旁的口袋公园,更以“见缝插绿”的智慧,将杂乱的工地生活区转化为童顽乐园、绿道热身等区域,令钢筋森林中生长出触手可及的诗意。

事实上,这些星罗棋布的绿色空间还有另一层深意思,它们共同编织起了生态修复、休闲活力、交通连接三大功能网络。如沿山港公园通过铺装路面透水砖实现雨水自然渗透,从而达到“水活、水清、水美”的生态可持续性目标;创景路街头公园的樱花草坪则与林下吧台串联,让商务精英与亲子家庭能够共享“公园20分钟”的惬意;101公里绿道环通工程,以26公里新建绿道衔接地铁、商圈与社区,让“步行友好”从愿景落地为日常。

当城市建设进入存量更新阶段,其绿意的生长从未停歇。在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核心区,总投资4.76亿元的杭州未来公园(一期)工程正破土而出,2.2万平方米水域与8万平方米绿化将打造“都市绿洲”;余杭区海云幼儿园南侧的运动公园计划今年5月竣工,225个地下车位与多功能球场回应着居民对“停车难”与“运动荒”的双重期待。

从一树花海到百里绿廊,余杭区的生态实践始终和“人与自然共生”的顶层设计共生。这些绿道与公园,不仅是碳汇森林、防洪屏障或休闲场所,更在深层次重构着城市的价值逻辑——它们让快节奏的都市留住了四季更迭的诗意,让科技创新高地扎根于绿水青山的底蕴,更让“城市重要新中心”的定位升华为一种可感知的生活理想。

好的城市,从来不是冰冷的建筑集群,而是一场人与自然共同奔赴的文明之约。当生态效益、民生需求与城市发展形成共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必将绽放出更磅礴的生命力。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沈徐玮 李校成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