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再扬帆 跟着话剧《北上》游淮安
淮安,是《北上》原著中花街的所在地,也是作者徐则臣曾经读书、工作过的地方。二十年来,这座城市成为他小说写作不可或缺的灵感来源。之前爆火的电视剧《北上》,也以大运河淮安段为拍摄背景。
来到淮安,仿佛来到了所有人的梦乡。4月19日,杭产茅盾文学奖改编话剧《北上》沿运河烟波再启征程,在“运河之都”淮安盛大上演。
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历史上诞生了扬州、苏州、杭州和淮安四大都市。其中,杭州以茶扬名,而淮安特色在于漕运。话剧《北上》淮安站启幕之际,杭州话剧艺术中心推出“跟着北上游运河”特别企划——通过拍摄城市系列宣传片,以年轻化的视角、轻喜剧的叙事肌理勾勒运河沿岸的城市风光与非遗图谱。
杭州站宣传片中,男主角小波罗变身为“非遗体验官”,穿梭于塘栖古镇、德寿宫、雷峰塔等知名文化地标之间,于百年汇昌亲制古法糕点、在同福永酒坊启封陈年窖藏、访卫家班皮影戏馆;淮安站宣传片中,谢平遥走过镇淮楼、清晏园、清江闸,感怀年少时的壮志豪情,天香撑着绸伞漫步河下古镇、花街、国师塔,回想墨色晕染的清梦,两人最后在御码头擦肩而过,把两篓未启封的书信留在这个春日……
这是话剧《北上》以戏剧为核心、以运河文化为经络的文旅融合创新尝试,不仅在潜移默化中令“北上”IP和杭州文旅发展深度互动,也让杭州、淮安两座倚运河而生的城市,有了一次“美好的遇见”。
全新打磨升级后的话剧《北上》,在现代叙事线上注入了更具张力的笔触,将历史尘埃下的运河往事激活。不仅强化了现代角色的现实介入性,更以学术与情怀的冲突碰撞,让角色从“旁观记录”升级为“主动介入”,折射出当代人对运河文化的多元思考。
演出现场,“编织北上纹路”互动区化身当代运河手工坊,淮安观众共同完成随《北上》生长的“运河织锦”——这件流动的集体创作,将跟随话剧一路“北上”。
4月25、26日,话剧《北上》下一站将抵达江苏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