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专利池 修筑“护城河” 高新区(滨江)启动人工智能产业专利池建设
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主题为“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4月21日,在高新区(滨江)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上,该区启动人工智能产业专利池建设并发布杭州“中国数谷”数据知识产权十大案例,通过一系列“滨江探索”,推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什么是专利池?专利池是指多个专利所有者之间的一种协议,通过这种协议,各方专利“入池”,专利所有者可相互授权或向第三方授权,以便更广泛地使用这些技术,减少专利诉讼,降低专利授权成本。
“DeepSeek火爆全球,让人们看到人工智能的飞跃发展,希望通过专利池建设,能够强化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布局,让更多企业在竞争和合作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修筑‘护城河’,提高产业竞争力。”据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人工智能产业专利池由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促进会五家成员单位发起。“我们立足滨江,但不局限于滨江,希望在更大范围内联合各方企业,将专利池做大做强。”该负责人介绍。
知识产权运营是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和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对于人工智能产业而言,数据是推动其发展的“燃料”,而“中国数谷”数据知识产权十大案例的发布,则为人工智能浪潮下如何加强数据知识产权运营提供了“滨江方案”。比如,杭州海亮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数知通”平台登记数据知识产权,基于登记证书提供的数据知识产权证明,获得浙江泰隆银行杭州分行5000万元融资增信;高新区(滨江)发布全国首单包含数据知识产权的证券化产品,发行金额达1.02亿元,惠及区内创新企业12家等。这些“滨江方案”的发布更直观地让人们认识到数据知识产权的价值,引导企业更好地开展知识产权运营。
在启动仪式现场,杭州高新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该公司由杭州高新区(滨江)科创集团与专业服务机构共同筹建,旨在探索实现“政府引导—可持续市场化运营”的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运营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