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包办”到“群众点单” 萧山试点“暖心一件事”改革

2025-04-23 15:44:26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百姓生活中的点滴诉求,看似细微琐碎,实则承载着民生温度,衡量着幸福刻度。

最近,杭州萧山区正在闻堰街道试点“暖心一件事”改革。无障碍设施提升、适老化改造升级、社区微空间利用……居民们发现自己常挂在嘴边的烦心“小事”,正逐步变为政府清单里的“暖心一件事”,未来的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盼头”。

基层治理的痛点,往往在于“政府想给的”与“群众想要的”存在差异。闻堰街道曾对辖区内社区进行调研,52%的受访者直言“不知道政府在做民生实事”,68%的老年人抱怨“适老化设施缺失”。“不是群众不领情,而是我们没找准问题。”在闻堰街道负责人看来,以往政府习惯了“包办式”服务,忽略了居民实际需求。如楼道该不该装扶手、广场该种什么树,对于这些问题,居民才是真正的“专家”。

今年3月以来,萧山区人大闻堰街道工委聚焦居民集中关心的“身边小事”,助推街道办事处实施“暖心一件事”项目,构建“提议、协商、实施”的全周期参与链。各村社依托监察联络站和23个“流动意见箱”,线上开通“民生需求码”,收集到关于“暖心一件事”的宝贵建议237条。

为让“碎片化提议”升级为“可落地的方案”,闻堰建立民生实事“种子库”,由居民代表、技术专家和社会组织组成评审团,对237条建议进行可行性论证,纪工委工作人员作为“观察员”参与监督,防止“人情项目”和“面子工程”。最终票选出8类18个优先项目,同步纳入街道今年“暖心一件事”民生项目实施清单。据悉,每个项目均附带“需求说明书”,详细记录提议人信息、需求背景及实施要点。例如,“适老化改造”项目不仅涵盖加装扶手、防滑地砖等硬件升级,还提出“结对帮扶”机制,由年轻志愿者为独居老人提供日常服务。

此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街道人大、纪工委将充分发挥监督协作联动以及职能互补优势,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全链条监督,确保每一项民生项目都能公开透明、高效廉洁地推进,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

在浙江理工大学法学与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教授金碧华看来,从民声到民生,这些项目基本涵盖了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需求导向,注意精准之外的精细和精力,考虑技术嵌入项目之中体现绩效,让项目经验成为可复制的成功模式。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郑丽华 许桢艺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