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艺术 登堂入室 《黑神话:悟空》艺术展缘何一票难求?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黑神铸炼——《黑神话:悟空》艺术展”到底有多火?截至4月21日,参观总人数已近5万人次。这个暮春,全国各地的游戏玩家“天命人”统统集结西子湖畔,为了一场展览奔赴一座城市。
这次艺术展不仅线上一票难求,线下也同样热火朝天。每天一大早天蒙蒙亮,就有观众在美术馆门口等待线下购票。还没到放票时间,队伍就已经长达数百米。正式开展以后,不论是入口、商店,还是领原画集的长龙,都排到了美院门口。为此,最近美术馆又特别增开了周末夜场。
笔者在一楼展厅,碰到一大早从绍兴赶来的大学生小何,他正在给没抢到票的同寝兄弟视频直播。隔着手机屏幕,能看到镜头中的室友激动得面红耳赤,对每一个展品形象如数家珍。
“不论是高达3米的灵吉菩萨头颅雕像,还是1:1还原的小西天场景里的蓝田水陆庵,每一件都仿佛游戏里的原型呼之欲出,太逼真了。灵吉菩萨的头发丝,还是真的!”对于老玩家小何来说,这次展览让他真实地走进了游戏。“还有一系列早期手稿,每个角色、服饰、武器是靠多少张原稿‘堆’出来的,一目了然。”
资深动漫迷小黄虽然不是《黑神话:悟空》的目标玩家,却特意赶来二刷。“杭州各种各样的IP主题展,一直是我的心头好。但是,眼下好多都是千篇一律的巨型‘打卡’公仔,拍拍照发个朋友圈,买买周边产品,越来越没啥新奇感了。”但在她看来,《黑神话:悟空》艺术展细节丰富,伏笔众多,值得一刷再刷。
近年来,在杭州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基本是动漫类IP,“萌系”或者“热血”,大多数IP都是舶来品。而像《黑神话:悟空》以杭州本土IP为主题的艺术展火爆全国、万人空巷,还是头一回。
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对《西游记》IP的创新性解码。从唐宋山水、佛教造像到千年古建,都是以实景为三维蓝本,运用虚幻引擎、动态捕捉等前沿技术,并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与动态游戏画面形成虚实交叠的震撼效果。古代工匠的神话想象,就这样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定睛一看,连古建上的灰尘都被还原出来了!
《黑神话:悟空》艺术展的成功,更在于打破了虚实之间的壁垒,重塑了观众与艺术的关系。各种角色、场景、道具以及经典叙事在实体空间的重现,让参观者能近距离欣赏游戏原画与创作细节,探寻游戏背后的开发故事。像“明邪正”单元5.5米高的黄风岭崖壁场景,黑猴团队耗时整整7天7夜才搭建完成。
邮票、连环画、小画片、游戏卡、儿童棋……三层展厅还有一件件充满时代记忆的“大圣周边”,以及一片区域陈列由玩家创作的游戏摄影或二创美术作品。现场还设置了多个可以打坐的蒲团,当观众入座,面前屏幕“灵光一闪,重返自然”,转换为游戏里的“修炼”模式,互动性与参与感满满。
更重要的是这场展览背后的文化深度。1:1还原的“天命人”模型身上的凤翅紫金冠,是对中国传统甲胄设计的致敬与创新;游戏中角色图鉴系统“影神图”被搬到现场,既凸显鲜活的群妖形象,又照见深远的文脉渊源。
《黑神话:悟空》艺术展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化沃土,用“两创”思维扯开了中式传统美学的“次元壁”,并把一套庞大的西游世界观搬进了美术馆。新华社也为这次的“黑猴破圈”点赞——当传统文化拥抱现代科技,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也拓展着文化传承的可能性。
“游戏艺术,登堂入室。”这是《黑神话:悟空》艺术总监杨奇给这次艺术展写下的前言。这场国内首款3A大作与艺术展览的破圈联动,未来要是能开启海外巡展,将是一次杭州本土IP展文化出海的“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