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创造力“第一区” 高新区(滨江)为何能霸榜?

2025-04-25 14:48:17

自汽车极氪001上市以来,获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累计交付近27万辆,销售额突破600亿元。除了优越的性能外,独特的外观设计也是用户下单的重要原因。而这项名为 “汽车(DC1e)”的外观专利,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集团”)作为专利权人之一进行申报,在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审中预获得“中国外观设计金奖”。

2024年,高新区(滨江)在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公示预获奖项目中收获颇丰,除“中国外观设计金奖”外,还斩获了1项专利银奖、7项专利优秀奖,获奖数量居全省第一。

专利是创新不辍结出的硕果。4月21日,在高新区(滨江)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上,该区晒出创新“成绩单”——2024年,全区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多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这意味着,全省创造力“第一区”,“国际滨”遥遥领先。

企业创造力,遥遥领先

今年4月20日至26日是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就在本周一,高新区(滨江)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现场,吉利集团代表接受表彰。而这份荣誉也让高新区(滨江)实现“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零的突破。

要知道,汽车产业是全球化的产业,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和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为了冲刺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吉利集团共申报了两个项目,最终双双入围,获得了“一金一优秀”的好成绩。“中国专利奖是国家层面对公司技术、造型整体创新能力的权威认可,对吉利集团而言,获奖意义非凡。”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陈益民说:“此次获奖,对外有助于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客户的信心,对内也有益于激发团队的士气和动力。”

事实上,拿下中国专利领域最高荣誉,吉利集团展现了创新硬实力,也彰显了吉利集团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成效。据悉,吉利集团累计获得14次中国专利奖,在全球有效专利授权量超过2万件,并在欧美日及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专利布局。

同时,吉利集团在知识产权海外运营、商业秘密保护方面也进行了全方位管理和布局。陈益民举例:“比如在海外运营方面,我们已经从‘产品输出’走向‘技术输出’,技术授权收益正在成为吉利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

放眼高新区(滨江),像吉利一样重视创新、坚持攀“高”追“新”的企业不胜枚举。2024年,该区有28家企业入围浙江省企业创造力百强榜,其中7家企业占据前十强,第一名企业持续多年由滨江企业“霸榜”。2024年该区专利授权量为1838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8766件,其中专利授权量超过1000件的企业,高新区(滨江)有4家之多。

高价值发明专利在发明专利中技术含量更高、创新性更强、更被市场认可,也是企业手握的“技术硬通货”,截至2024年底,高新区(滨江)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382件,占全市的32.4%,约占全省的17.15%。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更是达到了467.4件,领跑全省。

此外,作为全球技术博弈的战略支点,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不仅量化着高新区(滨江)的创新浓度,更彰显其争夺国际规则制定权的战略雄心。据悉,2024年,全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819件,占全市33.43%,居全省第一。这代表着,高新区(滨江)的产业也正朝着国际化阔步向前。

“第一”背后,争创一流

诸多“第一”的背后,高新区(滨江)也在知识产权生态体系建设上持续“争创一流”。

吉利集团的“夺金”就是例证。“高新区(滨江)不仅是全国创新高地,也是知识产权政务服务高地。”陈益民说,吉利集团扎根“国际滨”多年,深刻感受到政府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重视。在资金支持方面,高新区(滨江)给予专利奖项、高价值发明专利组合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多项配套资金支持;在专业服务层面,还开展专利预警导航分析、提供专业知识培训、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吉利集团既是浙江省公安厅知识产权保护警企合作基地,也是滨江区检察院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检查联络点。“这些都给企业带来了实质的便利和帮助。”他说。

陈益民的切身感受只是高新区(滨江)营造知识产权一流生态的一个剖面。

在启动仪式现场,该区启动人工智能产业专利池建设并发布杭州“中国数谷”数据知识产权十大案例,为创新主体抓住产业风口提供“滨江方案”,推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作为首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高新区(滨江)深度推进专利导航项目,助力产业提质强链增效,推动全省首个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推广中心建设,全力推动全省首批数据知识产权生态试验区建设。比如,该区发布建设方案及《“中国数谷”数据知识产权生态试验区的十项举措》,积极推进《数据知识产权质押业务规范》浙江省地方标准制定;为企业创新精准“指路”,启动《芯片可测试性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基于空地协同管控一体关键技术的低空经济产业》等10个专利导航项目等。

此外,该区通过技术牵引、产业联动、链条延伸等途径,也在不断推进知识产权运用体系建设。在帮助创新主体将无形资产转化为现金流和资本方面,高新区(滨江)勇闯改革“无人区”,发行全国首单含游戏动漫版权的证券化产品,落地全省首单商标海外布局费用损失保险,2024年,高新区(滨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到116.87亿元,让更多创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解渴”又“解难”。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还在不断完善行政、司法、社会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共同探索构建新技术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共享法庭”、创新组建“知产警官”“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等方式加大协同公检法力量。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孟娇 滨江微融圈 肖鳕桐 涂心如 蒋天铮 制图 王璟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