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举办“乐见心光”音乐会 用旋律架设无障碍文化桥梁
7月19日下午,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内琴声悠扬,一场名为“乐见心光”的钢琴音乐会在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温情奏响。音乐会特邀盲人钢琴演奏家来佳俊和曹瑾瑜,以音乐为纽带,不仅为观众带来听觉享受,更彰显了博物馆推动无障碍文化事业、让文明之光照亮每个角落的追求。
筑·无碍空间:博物馆打造无障碍文化舞台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在规划之初就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核心考量。馆内设有专为特殊群体打造的“心光——触摸远古临平”沉浸式展厅,让他们能通过触摸感知历史与文明。
无障碍展厅
今年5月18日开馆当天,博物馆曾邀请盲人越剧表演艺术家陈艳萍现场演出。“乐见心光”音乐会则是“无障碍博物馆”理念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以音乐为桥,让更多人感受博物馆中艺术与历史的交融力量。
奏·心光乐章:盲人演奏家指尖流淌生命强音
音乐会上,盲人钢琴演奏者来佳俊和曹瑾瑜用灵动的指尖,为观众带来震撼心灵的演奏。
年幼的曹瑾瑜因基因突变患上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无法看见色彩。父母以“怀瑾握瑜”为其取名,寄予美好期望。对他而言,钢琴是“眼睛”,每一次触键都是与世界的对话。他的演奏纯真而充满力量。
随后登场的来佳俊是印第安纳大学雅各布斯音乐学院钢琴博士生,师从钢琴系主任诺曼・克里格。自幼全盲的他四岁起习琴,始终希望通过表演打破障碍,分享音乐快乐。其演奏技艺精湛、情感饱满,将对生活的热爱融入音符,赢得热烈掌声。
共·无障未来:携手同行续写包容新篇
演奏结束后,博物馆副馆长李龙分享了筹备心得。他表示,曾好奇“当考古博物馆的千年陶纹遇见黑白琴键,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此刻答案已清晰——这是“文化共享、关爱无界”的生动诠释。他宣布,“乐见心光”系列音乐会将持续开展,未来邀请更多特殊群体艺术家走进玉架山;博物馆也将不断完善无障碍设施。
活动最后,博物馆馆长吕芹为来佳俊和曹瑾瑜颁发“玉架山・博物无障同行者”证书,两人成为该团队首批成员。博物馆期待团队发展壮大,汇聚力量,携手共筑无障碍事业未来。
音乐会在嘉宾合影中落幕。这场以“心光”为名的盛宴,让观众感受艺术与历史的交融之美,传递出文化无边界、艺术可跨越障碍的温暖信念。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将始终践行此信念,坚持服务观众,带来更多精彩展览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