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化身“乡村调理师”出新彩

2025-08-14 09:19:25

初秋的建德市下涯镇丰和村,镇人大代表章志根蹲在石阶路改造现场,与村民孙荣潮比划着排水沟拓宽方案。这条困扰村民几十年的坑洼路,从村民反映到动工仅用了3个月。这背后,是下涯镇人大代表嵌入“乡村调理师”网格,将民主议事台搬到“田间地头”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下涯镇创新“代表进网格・共当调理师”机制,将70名人大代表编入36个网格,与党员、村民代表组成“1+N”议事小组,架起民意沟通新桥梁。“以前村民有诉求,要么找不到门路,要么等很久才有回音。”杭州市人大代表、丰和村党委书记张美芳感慨道。如今“代表沉下去,民意浮上来”成为常态:之江村的香泡林旁,人大代表唐招群的流动接待点前,村民们热议着村道公交线路优化;春秋村文化礼堂里,代表杨剑玲正用“民情笔记本”记录村民对老年食堂选址的建议;“挑刺卡”“献计卡”等工具已被村民熟练使用。据统计,上半年通过“挑刺卡”收集群众问题427个,“问计卡”收集建议61 条,“助力卡”发动 969 名党员、人大代表参与治理,问题解决率达 90.63%。“不是简单听诉求,更要带着大家一起想办法。” 这是人大代表们的共识。处理施家村桥头停车场问题时,人大代表杨晶牵头召开“网格议事会”,村民代表、村企负责人、镇部门共同商议,确定收益按比例用于设施维护、老年福利和村企分红,达成多方满意的方案。

这种“分级议事”模式已在全镇推广:“微小事”由人大代表现场解决,如为独居老人代办新市民卡;多部门涉及事项开“联办会”,像白章线公交站点设置就联动多部门落实;长期事项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库”。

网格员工作室的 “议事成果公示栏” 每月更新履职清单和办理进度,村民扫码即可查看。之江村“夸夸大会”上,村民为新增公交站牌鼓掌;丰和村取消10名保洁员后,村民自发组成的“环境守护队”让村庄更洁净。

“把议事厅建在网格里,让人大代表站在群众中,就是要让民主从‘纸上’落到‘地上’。”下涯镇人大主席徐利平表示,将深化这一机制,让更多民生难题在商量中化解,让民主理念在下涯乡土间“生根结果”。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汪啸林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