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激荡 “大写”萧山
萧山,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
这片因水网交织而兴盛的江南热土,以敢为人先的“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精神书写经济奇迹。当历史的车轮驶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如同一座灯塔,引领萧山转型发展的崭新航程。萧山不再仅仅满足于经济总量的“大写”,更追求生态、科技、人文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的“大写”,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持续缩小“三大差距”,一场以山水为基、创新为魂、人文铸形的生态重塑正激荡起奋进新征程的力量。
独“数”一帜 “芯”动未来
众多水脉中,钱塘江无疑是独树一帜的一脉。于杭州来讲,它是生态轴,更是发展轴。近年来,从钱江新城到钱江世纪城,从奥体到江南科技城,钱塘江两岸不断重塑着杭州的城市“新封面”。
最近,这条“轴”上又生“兴奋点”。位于萧山南阳街道的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阳城滨江片区(含大堤)实施性城市设计方案》深化设计成果专家评审会召开,标志着该片区从概念规划迈向了实施建设的关键阶段。蓝图“变现”倒计时,这里将打造世界级滨江水岸,下一张“杭州封面”将在这里“一飞冲天”。
当然,沿着钱塘江一脉,产业也在不断重塑。以“芯”动力重塑萧山产业版图,让“创新萧山”的金字招牌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熠熠生辉。
8月13日,萧山正式“官宣”:落子芯模、芯创、芯机三大人工智能产业社区。从地理经济的角度看,这“芯”字辈的人工智能“三剑客”沿着钱塘江从北到南,串联起“杭州城市中心”的钱江世纪城、“国考”全省第一的萧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视谷”窗口园区的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这是萧山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的战略落子,寄托着萧山重构优势、再造辉煌的满满期望值。
这“芯”三样的布局,绝非偶然。它标志着萧山平台经济从早期粗放式的规模扩张,向以硬科技为支撑、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数实融合”高阶形态迭代。据悉,芯模社区将联合新华三等头部企业,以图灵中试创新发展试验基地为中心,打造集“技术研发、中试放大、商业化落地”于一体的产业社区;芯创社区以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港小镇为核心载体,依托算力平台与标准化数据集,形成数据共享、算力共享、场景互验机制,打造AI赋能普惠医疗、AI医疗应用创新和AI医疗解决方案的三大高地,积极成为全国垂直领域的“AI+”样板;芯机社区则依托“中国视谷”窗口园区,主攻“芯”“机”两大产业,全新打造一个以生态为基、生产为核、生活为本的“三生融合”社区,打造杭州人工智能高能级产业平台和全国人工智能终端设备制造高地。
孕育了千年繁华的钱塘江,如今正见证萧山产业筋骨的重塑。从独树一帜到独“数”一帜,一条以“芯”为核的钱塘江创新轴正迅猛崛起,并“芯”动杭州新未来。
文脉新生 编织人文经济学
当钱塘江激荡起萧山“闯”与“创”的潮精神时,浙东运河也开启了“反哺潮声”的新征程,编织起城市更新的人文经济学。
这一回萧山“人文更新”的主角,是“双主角”,包括水和山。
三年多的实践与思考,大运河萧山火车西站段历史文化街区成为这场“山水人文之变”的起锚点,带动新一轮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投向运河,东巢、西湘里、粮仓艺术公园等一批文创园区在运河两岸集群涌现。这一雄厚的社会基础,再加政府推动之力,谋划建设40公里长的浙东运河游步道,这既是生态廊道,又是文化长廊,更是休闲空间,激荡起城市更新的“潮声”。
当然,“更新”之新篇章,不仅在水、在岸,更在山。大运河萧山火车西站段历史文化街区南侧、西山脚下,曾经的防空洞摇身一变开启了文化“策展”。某种角度看,这掀开了萧山打造环西山文创带的新序幕,开启了萧山“城市原点”的人文经济学。沿着浙东运河往东,长山山顶由曾经的水罐改造而成的小剧场即将启用。从三年前全线贯通长山游步道,到山顶建设小剧场、山脚谋划文创园区,长山的“垂直生态”逐渐显现,让“行走的长山”成为“长山的人文经济学”。
这不只是“无中生有”,更是主动的“有心为之”。西山、长山的焕新,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转化,需要前瞻的规划、精心的设计和不懈的投入,将“绿水青山”蕴含的文化潜力、美学价值、休闲价值系统性地挖掘、放大,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与民生福祉。
流淌千年的浙东运河之畔,山水人文在此汇聚,历史底蕴与现代生活在此交融,共同构成萧山“大写”发展中最富诗意与底蕴的维度,更书写着“点绿成金”的人文经济学新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8月7日举行的杭州市贺知章研究会成立暨2025贺知章·文笔峰会上,主办方特意策划了一场文化名家行走浙东运河活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等一批文化名家沿着运河,实地探访与贺知章息息相关的文化地标,解读其传奇人生与不朽诗篇背后的地理密码。
“青山绿水总归是能够颐养性情的。”康震谈道,贺知章IP要与萧山文化特色紧密联系,要与当代文化需求紧密联系,要与学术圈紧密联系,要与浙江文旅战略紧密相连,萧山的贺知章才会变成世界的贺知章。
不过,“大家”的思考不止于贺知章,更关注贺知章文化牵引下的浙东运河。建议强化文化的区域协同,与绍兴、宁波等运河沿线城市建立紧密协作机制,在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区域合力,进而着力推动“文化+”的产业融合模式。显然,山水人文的集成,正激荡出萧山发展更多的实践与思考。
跨区域协同 城乡融合发展
“大写”的萧山,其格局必然超越单一城区的范畴,着眼于更广阔的区域协同与深刻的城乡融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所蕴含的系统观和整体观,在这里转化为打破壁垒、共享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萧山南部浦阳江流域的戴村镇,这里正以“山顶文旅+山脚智造”的双引擎,重塑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逻辑。山顶,遐也空间等网红打卡点集群涌现,重塑人们对乡村的刻板印象,并持续吸引流量;山脚,中国视谷·专精特新产业园破土生长,2025年萧山“新春第一锹”落在这里。这是一条贯穿山顶到山脚的“全链路文旅生态链路”,更是“垂直生态”。“山顶引爆流量 山脚智造未来”的“戴村解法”,正是用绿水青山引来人,用产业平台留住人,用青春活力重塑城乡关系。这是人文与科技的“双向奔赴”。
这样的“双向奔赴”,既是青山绿水的“时代回响”,又是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改革脉动”。2024年9月,萧山开启“平台+镇街”的协同机制,将湘湖与闻堰、戴村、义桥等镇街组合成发展共同体。从湘湖出发,荡起文化+科技的“双桨”,向南驶向绿水青山,领航这一片创新热土新的航向。
不止于此,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的“潮生”正在萧山南部全域激荡。入选全省新一轮省级中心镇后,临浦以浦阳江风情融合发展轴为牵引,撬动区域协同发展。当前,临浦、浦阳和河上正联合申报打造省级高新区,旨在通过抱团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上述两种“协同”背后,则是萧山“顶层设计”的蓄力赋能。从空间格局看,以高新区(滨江)和钱江世纪城杭州两大核心引擎为起点,萧山辐射出两条重要快速路——时代大道和风情大道,它们是物理通道,更是要素流动、产业协作、服务共享的纽带,加速了人才、资本、信息在城乡间、区域间的循环,为全域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们承载的不仅是流量,更激荡起城乡融合、区域协同发展的澎湃希望,奏响山水人文经济的时代交响曲。
这山水相依、人文荟萃、创新涌动的画卷,正是“大写萧山”最生动的注脚。可以说,萧山的“大写”,是形态之变,更是内涵之跃。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这座勇立潮头的城市,正以山水为笔,以创新为墨,以人文为魂,以协同为力,在钱塘江南岸奋力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乡村美美与共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