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动发展新动能 萧山戴村:于葱郁山水间逐梦创未来

2025-08-15 09:52:56

群山环抱,溪流蜿蜒。位于“西湖—湘湖—三江口”黄金旅游南伸线上的戴村,宛如一块镶嵌在杭州南部的翡翠。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5%,优良空气天数达95%,是杭州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时代大道南延线的贯通,将戴村纳入杭州“半小时经济圈”,彻底改写了其发展坐标。

面对都市外溢机遇与生态保护重任,萧山戴村镇深入践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精准确立了“北产、南城、西旅”的发展格局,摒弃传统工业化路径,在葱郁的青山绿水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微度假”业态绽放活力

近6万亩葱郁山林、省级石牛山森林公园、云石生态旅游示范区、亿年火山遗址……戴村的自然人文资源得天独厚。作为浙江省首批运动休闲乡镇,这里有80公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46公里林道、22公里公路骑行道和4.2公里山地骑行道,形成一张覆盖全域的郊野运动网络,为发展“山间文旅”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这份生态优势,一批“微度假”业态正在山林间兴起。今年6月,位于云石华克山庄的“密度”咖啡店一开业便成为“网红”。它巧妙地将咖啡文化与溯溪运动、自然生态融合起来,游客在品味咖啡后,即可换上装备踏入清凉溪流,开启一场亲近自然之旅。“95后”创始人黄铖铖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创新结合,让游客在享受咖啡的同时,也能走出室内,亲近自然,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每逢周末,其营业额较工作日最高能翻六倍,尤其受到年轻人和亲子家庭喜爱。

更早火出圈的,是一年前在同盘山顶开业的“遐也空间”。这是一家收门票的咖啡店,58元门票可兑换一杯咖啡,其卖点是海拔600多米处的绝美山顶风光。去年冬天的一场雪,更让这里收获了“萧山阿勒泰”的美誉。“我们的客人主要来自江浙沪,外国面孔也很常见。”“90后”创始人万山介绍,这里已发展成为集露营、骑行、摄影于一体的热门文旅基地,日均接待游客500人,每天吸引20多对新人前来拍摄取景。

沿着林道,戴村将精心打造6个主题驿站,它们不仅是提供咖啡轻食、茶饮休憩的场所,更将成为服务骑行爱好者、无人机玩家等群体的活力社群空间,为林道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特色民宿也在山间迅速成长。今年暑假前,位于亿年火山遗址旁的“扶栖仙庐”民宿亮相,由“00后”主理,主打森林氧吧体验,装修风格契合年轻潮流。目前,戴村已有30余家各具特色的民宿,满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

戴村还通过串联非遗文化“跑马灯”、佛山村爱国英雄纪念馆、沈佩兰故居、清风亭和清廉文化长廊等文化点位,打造“映山红”清廉线路,丰富清廉文化宣传矩阵,有力护航戴村农旅文化发展。

在戴村镇农业副镇长赵立冰看来,这些“小而美”业态爆火背后,是“微度假”生活方式的兴起,“年轻人可能只需要用半天或一天时间,找个景色优美、休闲舒适的地方,享受惬意时光。”他认为,戴村凭借其绝佳的山林风光和近郊地段,成为满足这种需求的“上佳之选”。为此,当前戴村的目标非常清晰,通过持续引入和培育特色小业态,打造“微度假目的地”,不断强化“戴村很好玩”的品牌形象。

十年赛事积淀人气

戴村小业态能快速吸引人气,源于其深厚的“郊野运动乡镇”IP底蕴。今年,恰逢戴村开展郊野运动赛事十周年。自2015年山地越野赛起步,戴村依托山林资源与山地特色,已成功举办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滑翔伞锦标赛、全国航模公开赛等40余项赛事活动,成为萧山乃至杭州户外运动的“金名片”。

仅5月底的周末,斯巴达勇士儿童赛就吸引了国内外近6000名小选手参赛,为戴村带来5万人次的客流高峰。接下来,2025萧山天路爬坡赛、斯巴达勇士成人赛、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山地越野赛等重磅赛事,将持续点燃“郊野运动赛事年”的热度。

围绕“郊野运动乡镇”IP,戴村已招引云石滑翔伞、户外运动公园、云山峡谷漂流等19个户外运动业态,并不断完善游客中心、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随着遐也空间、扶栖仙庐、佛山吃鸡、湖畔露营等多元业态的加入,以“山”为核心的戴村旅游生态圈已然形成,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层次。

生态价值带来的红利,更惠及乡村。曾经的经济薄弱村佛山村作为龙头,联合周边6村打造“未来乡村组团振兴示范带”(生态沉浸运动区),采取“运营+资金”双前置模式,打造商业街、旅拍城堡等项目,年均保底增收85万元。如今,佛山村已跻身杭州首批共富村行列。

同时,三清茶、竹林鸡、南三大米等特色农产品打响了品牌,“网红花海”吸引客流,消费增量不断转化为经济留量。青山绿水间,真金白银正在流淌。

“青年经济”赋能未来

戴村生态资源的独特魅力,不仅吸引了八方游客,更点燃了青年人的创业梦想。一批批怀揣创意与热情的年轻人涌入戴村,成为将“绿水青山”点化为“金山银山”的新生力量。

今年3月,遐也空间创始人万山在萧山区首届青年发展大会上动情分享了他的创业心路:“初到戴村,面对潜力与挑战并存之地,既有憧憬也有一丝忐忑。但萧山给予的支持,如同一剂强心针,坚定了我扎根于此的决心。”他的创业历程是戴村拥抱青年、赋能青年的缩影。

6月,位于佛山村的“云石里自然中心”启动运营,这也是一个青年返乡创业项目,依托戴村生态特色开展自然探索与科学研学。对于引入的这些新业态,戴村镇政府进行严格的内部评审,评估其对环境、社会等各方面影响,也给予相应政策扶持及服务支持。比如,免费开放乡村闲置空间用于创业,在交付钥匙前完成通电、通网等基础配套;常态化举办青年企业家沙龙、圆桌会等活动,为创业青年“充电”赋能。

在政府主动牵线下,遐也空间就其承租的百亩茶园与三清茶厂达成合作,由茶厂负责打理、加工及产品开发。眼下,政府还推动三清茶厂进行“三产改造”,打造融合品茶、展陈、餐饮的“三清茶空间”,构建符合青年群体喜好的茶文化。

为了引流,戴村与中国移动合作,向在当地停留超半小时的移动用户推送戴村宣传信息,内含“戴村映山红”小程序链接,可一键直达本地吃住游乐商户。今年,戴村还发布“活力青年·自在戴村”工作品牌,推出“青年入戴一张图”,启用青年主题公园。青年人的消费力与创造力在此汇聚,正加速推动戴村农文旅深度融合,将蓬勃的“青年经济”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共富经济”。

山脚下“智造”崛起

“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理格局,使戴村山下的工业用地极为珍贵。如何在生态约束下高效利用有限空间,抢占发展高地?戴村的选择清晰而坚定:向“智造”要效益,向“集约”要空间,实现产业发展与绿水青山的和谐共生。

戴村镇经发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有限的产业用地,戴村着力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大力推行“工业上楼”。

在时代高架开建前,戴村便创新采用“镇街+平台”合作模式,在高架东侧重点打造V智造产业社区,成功引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40余家创新企业。吉利极电电子项目的成功落地,正是“腾笼换鸟”攻坚战的标志性硕果。目前,戴村已形成以极电电子为“链主”,鄂达精密、汉广新能源等本地“链属”企业支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2024年,该联盟企业产值占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70%以上,成为戴村工业经济的坚实支柱。

去年起,戴村全面推进“三地一中心”建设,即萧山南部产城融合新中心、视谷智造产业集聚地、南部城市功能承载地、杭州近郊运动休闲首选地。“北产”格局正是依托“中国视谷”智造核心区,链式发展视觉智能产业。今年,总投资11.5亿元的“中国视谷·专精特新产业园”在戴村开工建设,由4家存量企业通过裂变新项目联合开发,高效承接“中国视谷”的溢出效应。

在工业强区萧山,戴村虽非传统经济重镇,但其创新浓度十分突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家、省级隐形冠军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8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市级5家,并有企业入选浙江省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尤为瞩目的是,在规上企业群体中,国家“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覆盖率高达60.7%。这充分证明,在生态优先的框架下,通过精准定位和集约发展,有限的产业空间完全能孕育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集群。

与“北产”的智造升级相呼应,“南城”通过加快城市配套建设提升综合能级,满足居住、旅游配套需求;“西旅”则持续以“郊野运动”为核心,举办各类赛事活动。郊野运动带来的青年流量,不仅让外界重新认识戴村,赋予自然资源新内涵,更在持续提升和重新定义戴村的发展价值。

戴村,已然是一片生态与产城交融、科技与人文碰撞的沃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逐梦青年,在绿水青山间持续谱写高质量发展的璀璨篇章。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何文静 萧山微融圈 沈镇 任舒婷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