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恒阳:海味变山珍? 建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建德市堂前燕宣讲员 沈恒阳
当你吃三文鱼、黑虎虾、东星斑的时候,你可能想不到,这些海鲜,有可能来自建德。
建德,在浙江的西部山区,钱塘江的上游,一头挨着金华衢州,一头靠近淳安千岛湖。
在建德更楼砚然谷有这样的一位牛人:
新农人徐建刚用2400平方米玻璃大棚,1200立方米养殖水体,在石岭村南山顶,通过“海水养殖”和“鱼菜共生”搭建了一座“人工大海”,立志把“海味”变成“山珍”。
其实放眼全国,做鱼菜共生的有很多,做海鲜陆养的也不少,但在远离海洋的石岭村高山上做,那绝对是农业领域“独角兽”。“海鲜陆养”是一种在内陆模拟海洋生态环境养殖海鲜的技术,这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海水勾兑”的问题。
养殖业最大问题就是污水排放。海鲜陆养也是同样的道理,高密度养殖每天废水排放量在10%左右。这里不仅是一笔经济账,还是一笔生态账。
老徐说自己第一次接触到“鱼菜共生”是在20年前,当时因为技术条件有限,只能放一放。但谁也没料到,20年后的今天,帮自己解决生态问题,让自己能挣钱的,恰恰就是“生态”。
“鱼菜共生”是通过水循环实现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的“秘诀”在于水质优化,通过鱼、菜的有机结合,把鱼粪转换成硝酸盐,最后被植物吸收。
所以,大棚里发生的一切,就是一套仿自然的生态链。最终实现的是“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效应。
除此之外,他还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通过数字化平台远程提供服务,为全国各地的项目做培育和孵化,客户遍布新疆、内蒙古、贵州等地。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一招“海味”变“山珍”让建德经验走向全国。
建德砚然谷海鲜陆养项目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代表,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这套生态逻辑背后所蕴含的战略价值,也早已超越了技术本身,成为重塑农业生产方式的循环智慧。
我们欢迎大家,坐着高铁,来建德更楼,品一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