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镇:“德育币”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2025-08-22 10:55:01

“张奶奶,您这礼拜在爱心菜地帮忙攒了不少‘德育币’,能换一袋洗衣粉呢!”“我帮老李带了几天饭,15个‘德育币’能换筒挂面不?”近日,建德市大同镇劳村村老人们正用手中的“德育币”兑换生活用品。这枚小小的“硬币”,正是大同镇创新党建引领社会救助与基层治理融合的生动实践。

“德育币”不是虚拟数字,而是能兑换物资的“硬通货”:在爱心菜地劳作一次得2币,帮邻居送餐一次得3币,参与老年食堂管理得3-5币,捐赠自家蔬菜还能登上荣誉榜。每月15日,老人们可凭“德育币”抵扣老年食堂餐费,或换取洗衣粉、面条等日用品。自推行以来,已完成兑换1000余次,服务群众超5000人次。

“德育币”的推行,依托于大同镇劳村村“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综合体一楼设农贸市场与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为老幼活动区,涵盖居家照料中心、卫生室、老年食堂、幼儿托育等功能,实现“一站式”服务。

近年来,大同镇聚焦“老、小、困”群体,打破城乡资源壁垒,将民生服务融入城乡一体化,通过空间共享、代际互动缩小城乡差距。

“我们用医养结合、城乡联动模式,借助远程医疗、在线教育,让乡村老幼享受城市同质服务。”大同镇负责人介绍,当地还整合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力量,为独居老人提供定期探访、助餐理发等服务。

从老年食堂与爱心菜地联动,到“德育币”的激励机制,不仅解决了困难群众、高龄老人的生活需求,更让他们在参与村集体事务中找到价值感,实现“生活有保障、尊严有守护、治理有参与”。这一举措打破传统救助局限,变“被动受助”为“主动参与”,既为低保低边群体拓宽生活物资渠道,更激发内生动力,让他们在劳动中重拾归属感。

下一步,大同镇将融入城乡一体发展轴,统筹资源推动老幼服务均等化、便利化,促进基层治理从“单向帮扶”转向“双向共治”,让社会救助从“物质保障”延伸至“精神赋能”,筑牢民生与社会和谐双防线。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叶倩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