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诊疗车”进村 破解深山就医难
从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急切呼声,到翻山越岭的深入调研;从专题议事的机制突破,到每月定期开进深山的移动诊疗服务——建德市乾潭镇通过人大代表“调研-议事-监督”的闭环履职,推动移动诊疗突破行政村范围,直达自然村的“健康末梢”。
“我们横坞口自然村到最近的村卫生室,走路要半个多小时。山路难行,又没有公交车,留守老人看病取药实在太难了。”在2024年底的一场座谈会上,乾潭镇梓洲村一位人大代表的发言,道出了散居偏远自然村村民的共同困境。
如何让移动诊疗不只覆盖行政村,更能精准抵达深山中分散的自然村?乾潭镇直面这一核心难题,主动将服务延伸纳入监督重点。今年2月,乾潭镇组织人大代表实地调研村民健康需求和慢性病用药情况,明确提出:“‘移动诊疗车’开进行政村只是第一步,打通自然村的‘毛细血管’才是关键。”
基于前期扎实调研,乾潭镇人大主席团会同镇纪委、卫生院、社会事务办等相关部门,专题商议如何覆盖自然村医疗盲点,并提出将服务点进一步下沉至有实际需求的自然村,建立固定、常态化运行机制的建议。在乾潭镇人大主席团持续推动和镇纪委全程监督下,移动诊疗方案快速落地:“移动诊疗车”首次突破原有“行政村”服务半径,开进梓洲横坞口、安仁荻洲等偏远自然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乾潭镇人大主席许文权说,“每当看到偏远村的老人笑着接过药品,群众不再为‘最后一公里’看病发愁,就是我们人大代表履职最大的价值。”
如今,白底蓝纹的“移动诊疗车”按排定周期,每月准时出现在各偏远自然村的固定服务点,成了大山里会移动的“健康驿站”。截至目前,该服务已累计行驶3000多公里,开展定期巡诊20余次,惠及群众超2000人次,真正把基础检查、健康管理和常用药品送到村民“家门口”。这一抹穿梭于深山里的“健康蓝”,生动诠释了基层人大推动医疗资源直达“神经末梢”、破解偏远自然村就医难题的为民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