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讯班到宣讲团 陈吉利的歌声藏着坚毅与大爱
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陈吉利是一名抗战老兵,出生于1928年,今年97岁。别看他现在年近百岁,但说起话来却颇有孩子气,这可能和他之前常和孩子们打交道有关——原来,前些年陈老身体健朗时,就一直致力于参加红色宣讲,将自己的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而这次,记者一行人成了他新的听众。
“我是山东人,1945年,我才17岁,为了打鬼子就报名参了军。因为水性好,腿脚快,成了部队里的通讯员,后来还当了通讯班班长。”说起当年在战场上的往事,陈老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当时,条件艰苦,我们的武器不好,弹药也不多。每次战斗子弹打光了以后,我们就用枪杆与敌人肉搏。有时候枪杆打断了,就捡起木头、棍子、石头继续打。”
“虽然那时我年纪小,但一打起仗来,就热血沸腾,感觉不到害怕!”不过,陈老想了想,又补充道:“其实我还是害怕一样东西,就是地雷。敌人埋的地雷,我们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冷不丁就会冒出来,这种不可预测的情况往往让我有些害怕。”说完,陈老呵呵地笑了起来,仿佛自己还是当年的那个少年。
陈老还记得,一次战役中,敌人负隅顽抗,打了八天九夜仍未结束。“当时,我向战士们传达营长的命令,但前线的战士们一批又一批牺牲,我虽然是通讯员,最后自己也冲了上去。”
陈老回忆,当时的艰苦是如今很难想象的:吃不饱、穿不暖是最常见的事,战士们经常靠老百姓支援的窝窝头和衣物,才得以度过那段最艰苦的岁月。“夏天的衣服冬天穿,冬天的衣服夏天穿。没有衣服换,也没有机会洗澡,身上便生出许多虱子。又因身上闷热,虱子们甚至跑到了鼻子上。”
《鱼水之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完过去的故事,陈老又唱起了红歌,这可是从行军起就陪伴他的“身体记忆”与“终身爱好”。“一唱起歌,就好像回到了当年和战友在一起奋斗的日子。军营中的笑与甜全部都包含在了歌里。”陈老笑呵呵地说。
陈老的书桌上,金色的相框里是他年轻时的照片,他的眼神坚毅而果敢。陈老还特意踢了两个正步,又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一再叮嘱记者:“一定要让现在的伢儿学唱红歌,牢记历史,做一个坚强自信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