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智能驾驶未来产业 桐庐如何“跑”出加速度

2025-08-28 09:24:50

清晨6点,桐庐县巧口食品厂货仓前,三辆无人配送车已整装待发。工作人员轻点屏幕,满载食材的车辆自动驶出,穿越田间小道与城市街道,在早高峰中灵活避让、遇红灯停驻,首站抵达大润发巧口砂锅店。店员扫码、取货,全程仅两分钟。车门闭合,车辆再度启程,奔赴下一站。

这般“无人配送”场景,已是桐庐街头的常态。作为“中国民营快递之乡”,桐庐正以智能网联汽车为锚点,全域布局无人驾驶未来产业,全力竞逐“无人驾驶领域未来产业先导区”。

“新”火燎原 智能驾驶从“试验品”变成“日用品”

无人车不仅“驶入”日常,更“跑出”新效率。巧口食品厂总经理范方庆坦言:“以往上午10点才能送完的货,如今9点前便能全部到位。”今年7月起,该企业与杭州佩奇配送有限公司合作,引入三辆3立方米容量的无人配送车,每日穿梭于食品厂与县城十余家巧口砂锅门店之间,成为供应链上的“效率担当”。

在佩奇配送的营运部,无人配送车的安全员无须随车奔波,只需在“驾驶位”上实时监控着无人车动向——办公桌上的方向盘便是应急操控装置。屏幕中,无人车的激光雷达360度扫描路况,即便路边突然窜出小动物,也能瞬间触发紧急避障程序。“安全员不用跟车跑,在办公室就能掌握所有车辆的实时状态。”佩奇配送董事长靳建平介绍,屏幕路线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车辆位置与配送进度,“遇修路可远程改道,突发状况可一键接管,比人驾更灵活。”

其背后,是“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核心大脑”的支撑。依托累计2000万公里的路测数据,车辆得以在窄巷与主干道间自如切换。目前佩奇快跑已在桐庐投放30余台无人车,覆盖餐饮、商超、医院等多个领域,配送时效提升20%-30%,单票成本下降30%—50%,计划未来将部署100余台。靳建平透露,下一步将拓展乡镇蔬菜及调味品配送,冷链无人车已采购完毕,正加紧采集乡镇路况地图。与此同时,在武汉试点的“早上送快递、之后做同城配送”调度模式,也将复制至江西,通过灵活调度实现车辆高效运转。

无人配送车的活跃,仅是桐庐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在桐庐,无人小巴平稳停靠公交站,无人清洁车有序作业于中心广场,无人机穿梭山区送餐,无人巡逻车行驶大街小巷……“我们已打造8类应用场景,招引10余家相关企业,智能网联车辆累计运行里程达247万公里。”桐庐县经信局办公室主任郑浩表示,多元场景的落地,正让智能驾驶从“试验品”变成“日用品”。

“政”在行动 全域开放+政策滴灌,竞逐新蓝海

实现多场景落地,离不开桐庐“全域开放”的政策环境与“精准滴灌”的系统打法。“全省少有的全域测试区,是企业敢投入、技术敢落地的前提。”郑浩表示。依据省、市、县“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财政专项激励政策,智能网联车相关场景最高可获50%补助。

政策体系层面,桐庐构建起“3+3+X”支撑框架: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基建,建成10个智慧路口、改造130辆公交与公务车;打造“通达智驾平台”,将285辆智能网联车纳入统一监管、调度与操控网络。目前1.0阶段8个项目全部超额完成:无人配送车从28辆增至45辆,自动停车场车位扩展至40个,中通快运120辆智慧重卡更提前完成三年目标。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桐庐仍以“试点+突破”思路持续破局——率先改造32辆出租车,继而转向低空物流等新赛道,为产业发展开拓新空间。

产业集聚与智力支撑,正为桐庐注入持续动能。在桐庐经济开发区,新石器无人车投资20亿元的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正酣;在桐庐高新区,通通达、深向科技等项目加快推进。今年出台的《桐庐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将智能网联、低空经济等列为未来产业重点。从“汗水物流”到“智慧物流”,从单一配送到“车路云一体化”,桐庐正以开放场景牵引企业“按需接单”,形成“技术适配—场景反哺”的良性循环,持续竞逐智能驾驶产业新蓝海,并依托快递物流优势,加快向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领域延伸布局。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黄蓉萍 桐庐微融圈 黄翊蔡 雨虹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