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绽放五育华彩 点亮美好教育

2025-09-09 09:12:48

28项主要指标全面达成、83项主要任务全部落实、在市内率先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代表浙江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级评估……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永恒目标的引领下,钱塘区首轮“钱塘优学”全方位综合提质三年行动计划交出了一份厚重答卷。

一座座崭新学校拔地而起、一位位名师名校长加速涌现、一件件教育实事高标准完成……过去的成绩都是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奋斗足迹,记录着钱塘教育“五育并举”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坚实步伐。在钱塘区召开的庆祝第41个教师节座谈会上,该区为“钱塘优学”新一轮工作定方向、明路径、鼓干劲,勾勒钱塘打造“美好教育先行区”的建设新蓝图。

大思政铸魂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

今年4月,一场特别的聘任仪式在江湾小学举行。来自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的50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接过了一张张鲜红的聘书,多了一个新身份——钱塘区中小学思政副校长。

“这是一次双向奔赴的教育创新。”钱塘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区内14所高校的资源优势,钱塘区率先构建起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新格局。这些高校教师不仅带来前沿的理论知识,更将协助各中小学开展思政课程创新。比如,杭州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邓锐老师受聘为新湾中学思政副校长后,立即投入工作。他提出“梯度育人、实践转化、融合创新”三大发展建议,并与五位年轻教师结对,将高校的思政教育资源辐射到中学课堂。

大思政教育不仅要“入耳”,更要“入心”。近年来,钱塘区思政教育领域先行先试,推出“钱塘红潮”大思政育人工程方案,通过“三个贯通”打破学段、学科、场域壁垒,以“三个创新钱塘红潮”打造特色价值体系、研训机制和品牌矩阵,构建起覆盖全区14所高校及各中小学的“红潮”区校思政联盟,并启用“钱塘红潮”青少年思政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改革试点,并荣获市思政教育一体化先行区称号。

在“钱塘红潮”大思政育人工程的滋养下,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更通过参与红色研学活动、模拟联合国辩论、红色故事演讲等实践活动,将思政知识内化为信仰,外化为行动。目前,该区涌现出宋庆龄奖学金、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省新时代好少年等荣誉获得者十余人次,选树的“钱塘好少年”更是高达8337人,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大健康强基

今年夏天,来自义蓬中学的体育教师来平代表浙江队获得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气排球女子老将组金牌;市运会上,钱塘区女子手球队获得乙组冠军、区男子足球队获得市乙组季军……这些成绩,与钱塘区“大健康”育人工程密不可分。近年来,该区以运动为纽带,通过排舞、街舞、篮球、击剑等体育项目展示,将“健康第一”理念融入钱塘教育实践,让运动成为钱塘学子生活的常态,热情传达钱塘人的无限活力与未来图景。

在钱塘,“亮眼控肥”行动早已是家长们交口称赞的工作,通过抓实“健康副班主任”等特色机制,钱塘区实现青少年总近视率、总肥胖率逐年下降一个百分点,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保持全市前三,“365健康跑”行动入选健康杭州“一行动一标杆”。

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钱塘区成立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创成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11所,全区46所中小学实现心理辅导站建设全覆盖;深化“教体融合”,创建“市队联办”体育人才基地20余个;培养国家一二级运动员24名,斩获国家、省市级各类体育竞赛大奖600余项、金银铜牌数300余个,跻身省深化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区。

大实践砺能

1至2年级的孩子会洗菜、3至4年级的孩子会做凉拌菜煮水饺、5至6年级的孩子会做几道家常菜……孩子们厨艺的不断提高,就是钱塘推进“食育课程”的真实写照。从“会学习”走向“会生活”,今年,钱塘区将实现中小学食育工坊全覆盖,工坊数量将达到80多个,每所学校每个月安排不少于一课时“食育课程”,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

当教育走出围墙,知识便有了温度。近年来,钱塘区建成区内首个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形成“一校一主题”的综合劳动实践活动方案,“五天四夜”综合实践活动周参与人数达3.5万人,建成“全国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1所,由钱塘区江海实验学校学生进行烹饪的钱塘传统美食——“沙地十碗头”,春节期间在教育之江视频号上进行过展播,工作成效在全国劳动教育论坛上作典型经验推介。

大美育润心

今年7月,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内,钱塘区中小学生艺术团精灵歌表队的孩子们捧起奖杯,这已是他们连续第三年在浙江省童声合唱比赛中获得金奖;钱江小学葫芦丝队在第五届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中斩获金奖及最佳组织贡献奖……近年来,钱塘区以美育浸润校园,精心打造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助力实现“多才多艺”“身心两健”的育人目标,艺术教育成果斐然。

以美育德、以美化人,区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活动早已是钱塘区美育的标志性活动,钱塘学子近年来获评全国合唱金奖、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等市级以上艺术竞赛大奖百余项,代表浙江连番亮相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展演。另外,在2024年杭州市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中,钱塘区荣获162个市级一二三等奖项,其中41个市级一等奖,数量创新高。

作为钱塘美育的重要阵地,区青少年宫按照“一宫多中心”的发展模式,贴心地为孩子们打造“青少年成长15分钟服务圈”,目前全区已有10个教学点,真正做到了把服务阵地延伸到孩子们的“家门口”,让钱塘少年抬脚就能进入知识与兴趣的殿堂。

大科学逐梦

新学期伊始,文海小学的同学们迎来了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国内AI教育领域资深学者祝智庭教授到场,为文海小学授予“特设AI教育实践基地”牌匾。这也标志着该校正式接入顶尖AI教育资源,钱塘学子们又多了一个“家门口”的科创平台。而作为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学林小学此前在“推进杭州市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上作了经验分享。

近年来,钱塘区引进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全力推动中小学基础教育多样化办学模式。比如,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的合作项目中,文海实验学校的学生们亲手设计并制作了卫星模型,该校还摘得全国青少年创新赛一等奖等科技类奖项超500项;景苑小学入选首批“浙江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展现钱塘学子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作为杭州科技创新高地,钱塘区每两年举办科技节,培育出数百名“科学小院士”,在AI技术、天文探索等领域绽放智慧光芒。以区内学校特色科技项目为核心,打造沉浸式科技秀:下沙一小的学生操控着自主设计的赛车驰骋赛道,展现机械工程与速度控制的精准结合;养正学校的学生通过编程操控机器人完成复杂的任务,演绎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这些源自校园的科技实践既呈现了钱塘学子在科技领域的探索成果,更彰显了“在实验室里验证真理,在星空下畅想未来,在创新中对话世界”的教育理念,让观众直观感受科技教育的活力与魅力。

教育改革的浪潮奔涌向前,年轻的钱塘始终勇立潮头。展望未来,钱塘教育将继续坚守育人初心,以教学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科研创新引领发展方向,以队伍建设夯实发展根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书写更加璀璨的教育华章。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史俊杰 钱塘微融圈 徐燕军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