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化身“暖心管家” 上城爱心驿家涌动城市温情
日前,上城区凯旋街道的“凯益荟爱心驿家”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站长”。市劳模陆玫在这一天化身“站点大管家”,带领团队对驿站进行了全面清扫和设施维护,从擦拭桌椅到检查智能门锁系统,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工会驿站不仅是户外劳动者的歇脚点,更是他们的第二个家,我们希望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劳动者感受到温暖与尊重。”陆玫说。
几公里外的湖滨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爱心驿家内,也是热闹非凡。浙江工匠余建权带着他的理发工具,在驿站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免费理发服务。一把剪刀、一面镜子,简简单单却充满温情。“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时间专门去理发,今天在这里就能免费解决这个问题,真是太贴心了!”一位刚理完发的外卖员笑着说。
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是上城区总工会组织的劳模工匠“我在工会驿站当站长”主题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活动自8月正式启动以来,已有数十名劳模工匠踊跃报名参与。他们根据“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被分配到各个街道的爱心驿站,开展为期一天的“站长”工作。这些爱心驿站大多位于户外劳动者聚集区域,为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群体提供取暖乘凉、饮水充电等基础服务,而劳模工匠的到来,更是让这些驿站焕发出新的活力。
上城区聚集着众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如何让他们对劳模工匠的暖心服务有形可感?“三当”职责,是上城区总工会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劳模工匠们不仅承担起“站点大管家”的角色,还积极发挥“政策宣传员”作用,通过面对面交流向劳动者普及劳动法规、困难帮扶等政策信息。此外,他们还担任“活动策划师”,依据劳动者需求,因地制宜地推出送温暖、送健康、送文化等一系列公益服务。浙江省劳模、闸弄口街道红梅社区爱心驿家负责人孙燕芬便是“三当”职责的“代言人”之一:“我们希望整合更多的社会力量,推出更多接地气暖人心有温度的公益服务,从而给小哥全方位充电。”
为了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能更好地在杭提升自身价值,“三航”行动也在稳步推进。在思想领航方面,劳模工匠利用自身经历开设“微讲堂”,将奋斗故事融入宣讲课程,激励更多劳动者提升自我价值;在技能引航环节,他们结合专业特长,分享成功经验,为劳动者答疑解惑;而在成长助航领域,劳模工匠所在单位与驿站结对,链接社会资源,为劳动者提供长期技术支持与成长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还创新打造了“三站”平台——法律服务站、健康加油站和生活充电站。其中,法律服务站安排法官和律师劳模工匠驻点,为劳动者提供触手可及的法律咨询;健康加油站邀请医护领域专家开展疾病筛查和中医推拿服务;生活充电站则依托驿站开设多样化特色的“驿站夜校”满足劳动者的多元化需求,并力所能及解决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困难人员的“微心愿”……
从陆玫的细致入微,到余建权的热情服务,再到各个驿站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这场覆盖全区的暖心行动将持续到12月底,近百场公益活动也将惠及数千名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真正成为大家追梦路上的好伙伴。”上城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