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的“临平密码”

2025-09-23 09:32:10

9月19日,由杭州市社科联(院)、临平区委宣传部主办的“科技人才的娘家人”——殷切关怀照亮临平科技创新之路主题活动,在贝达药业拉开帷幕。省市区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齐聚,在理论溯源与思想碰撞间,共探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的“临平密码”。

2005年,刚起步的贝达药业面临新药审批困境,创始人丁列明给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寄去一封“求助信”,后如愿推动中国第一个进入临床的化学类靶向抗癌药凯美纳加速诞生,点燃了贝达药业追梦路的创新火种,更照亮了临平区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二十载砥砺,如今的临平正以更强劲的势头、更有力的举措,书写新时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批示,不仅加快了审批、救活了项目,更坚定了我们走自主创新之路的信心。”会上,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感慨万千,“这二十年来,正是有了‘娘家人’的坚实支撑,才成就了今天的贝达。”

主题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各抒己见。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省文史馆馆长王永昌,将贝达药业比作“科技创新的美丽浪花、迎风前行的航空母舰”。他表示,丁列明代表的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意义深远,“当下是科技创新的时代,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华山之路’,更是不二法门。”

“此次活动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民企、关注药业发展的案例,具有深刻历史意义与重大现实意义。”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协智库专家胡坚指出,从总书记的批示中,能清晰看到其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一贯重视,以及对民企、初创企业的关怀。谈及如何当好“科技人才娘家人”,他提出,要在思想上尊重、感情上贴心、服务上帮扶、工作上关爱、政策上扶持、生活上温暖科技人才,全力打造优质科技发展环境。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查志强认为,新产业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体系的完善,也离不开国家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做大发展“蛋糕”,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筑牢物质基础。

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沈费伟则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贝达药业的关心、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强化了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沈费伟认为,明确产业自主可控发展路径,促使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深化原始创新攻关,可以加速产学研融合与成果转化进程。临平区循迹而行,将批示精神转化为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动审批流程再造与要素配置重构的系统工程,通过系统、精准、便利的政策供给,切实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本次活动是杭州市社科联(院)2025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杭州实践”系列活动的首场。现场还发布了杭州市理论溯源调研与现场教学点名单,并为贝达药业教学点正式揭牌。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郑晖 临平微融圈 沈徐玮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