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科技加持 3万只蚊子“一网打尽” 街道一条短视频带火小微企业“黑科技”

2025-09-24 09:08:15

几天前,西湖区蒋村街道发布的一条防蚊装置短视频意外“出圈”,不仅收获了居民点赞,登上了热搜榜,还为辖区小微企业——杭州吞天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吞天蛙”)带来了一波意想不到的关注。视频中的主角,正是今年9月由蒋村街道引入的智能呼吸式捕蚊器“吞天蛙”。

“近期订单量增加了上百台,我们的产能已经拉满。”公司总经理胡岳鹏笑言,自视频上线后,物业公司、文旅景区、度假酒店、学校、医院乃至高端别墅项目的客户纷纷上门洽谈。

这只“吞天蛙”是怎么来的?

蒋村街道毗邻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网密布、绿树成荫。每到夏日,居民原本惬意的散步时光,却常因蚊虫的频频“骚扰”而打了折扣。也正因此,吞天蛙研发团队确立了明确的初衷——为居民打造一个真正自在的“无蚊空间”。

这款产品由企业历时三年研发完成,主打“无化学药剂、仿生诱捕”的绿色理念。“它的原理很特别,不靠药,而是靠‘模仿呼吸’。”胡岳鹏介绍,该设备通过转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模拟人体呼吸时的浓度,吸引蚊虫靠近,再利用气流将蚊子悄然吸入灭蚊舱,完成物理灭蚊。目前,蒋村街道一共布置了55台“吞天蛙”,最高峰时,一天能捕捉3万只蚊子。“仿生技术既避免了抗药性问题,也不用担心化学药剂对人体或环境的影响。”胡岳鹏向大家科普。

值得一提的是,居民只需打开手机扫一扫设备屏幕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吞天蛙”的实时工作记录,捕蚊量统计图一目了然。随着数据不断汇集,它不仅能反馈周边环境的蚊虫变化,也能为公共空间的卫生治理提供直观参考。

作为一家小微企业,吞天蛙公司一度面临研发周期长、市场前景不明等难题。“在最艰难的时候,街道帮我们稳住了信心。”胡岳鹏坦言,蒋村街道不仅提供了研发和试点场地,还第一时间成为产品的“体验官”和推广伙伴,从安装到调试全程高效顺畅。在研发过程中,街道多次组织调研,提出贴近实际使用的改进意见。“街道领导还问过,冬天没蚊子时,这机器还能干点啥?”胡岳鹏笑着回忆。于是,团队在设计中加入了氛围灯功能,让设备在冬季能作为庭院或书房的景观灯,实现夏季灭蚊、冬季美化的双重用途。

如今,无论是在十字港阅读基地的草丛边,还是在庐境书房、果麦书房的户外区域,都能看到一台台低调工作的“吞天蛙”。而居民的直观感受,成为产品最好的口碑。“以前带孩子来公园,总要喷满花露水,现在几乎不用了。”家住附近小区的程女士说。

胡岳鹏透露,未来,公司将在研发上持续迭代,开发更适合家庭庭院和小型商用的型号,深化AI数据算法,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黄冉 实习生 刘鑫婷 西湖微融圈 吕园元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