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赋能 “50+”舞团舞出“美丽康桥”
近日,在拱墅区康桥街道康桥村社区睦邻节上,一支由13位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居民组成的舞蹈队,以一场原创国风舞蹈《美在康桥》惊艳全场。她们手持绢伞、步履轻盈,将运河文化的柔美与当代社区的活力融为一体,展现了非专业舞者别样的舞台风采。这一切,离不开背后一位“文化播种者”的努力——拱墅区文化特派员、青年舞蹈家刘国强。从2024年起,他和团队走进康桥村社区,摒弃传统“一次性送文化”模式,留下来真正“种”下了文化的种子。
“基层从来不缺少文化热情,缺少的是专业引导和持续浸润。”刘国强表示。面对一群国风舞蹈零基础、年龄偏大的居民,他和团队量身定制教学方案,动作难度适当降低,道具选用绢伞增强表现力,编排中融入运河文化元素,让舞蹈既优美又接地气。
康桥村社区也积极协调资源,将杭州市老年活动中心城北场馆的专业舞蹈教室作为固定教学点,并开放社区会议室用于日常排练。每周五,刘老师和团队成员准时出现,从手势到步法,从节奏到情绪,一遍遍耐心示范。线下教学之外,他们还通过线上群组随时答疑、鼓励,让国风舞蹈渐渐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这支队伍已成长为一支能够独立演绎原创剧目、自主运作的文艺志愿团队,并获得“杭州市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称号。她们不仅活跃于社区文艺舞台,成为促进邻里和谐、营造社区文化氛围的中坚力量,还逐步从文艺团体发展为社区议事与行动的重要平台。通过形成“舞前议事”机制,队员们围绕环境整治、邻里关系等议题共商共议,主动参与社区调解,搭建起居民与党委之间的沟通桥梁。
在“社团提升计划”党建项目与“双导师制”的持续赋能下,队员不仅提升了舞艺,更实现了从文化参与者到社区共建者的角色跨越,将艺术热情转化为服务社区的持久能量。舞蹈队员逐步融入社区治理体系,承担活动组织、需求摸排等工作,积极投身健康公益服务。在健康生活节中,舞蹈队与太极社等6支社区骨干共同担任“健康先锋”,依托社团凝聚力开展宣传动员,通过“先锋带队员、队员影响家庭”的传导机制,推动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康桥村社区党委书记莫小敏指出:“文艺团队建设为基层治理打开了新思路。居民在活动中增进了解、建立信任,现在议事会议参与度明显提高,志愿服务一呼百应。文艺赋能真正推动了从‘管百姓’到‘百姓管’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