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宣讲会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2025-10-13 15:06:58

什么是工匠精神?如何从工人变成工匠,由平凡走向不凡?日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省、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及市劳模工匠协会,举办了“职教有为 技能报国”职教界代表人士宣讲报告会,两位劳模工匠用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给出了相同的答案。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蒋应成讲述了他的“匠心”故事。1800多个日夜,他每天与油漆、钢板为伴,将喷涂动作重复上千遍。“0.01毫米,在汽车喷漆中就是失败与成功的距离。”蒋应成回忆,为备战世界大赛,他曾在四五十摄氏度的烤房里连续训练十多个小时。从乡村青年到世界冠军,再到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以个人梦照映中国梦,用极致专注诠释了“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匠人品格。

与蒋应成“从乡村到城市”的路径相反,汪琰斌选择了“从城市回归乡村”。这位万向学院2013届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如今是年产量达3200余吨的姜山归本水稻农场的创始人。“很多人问,父母不是农民,为什么我要回村做‘农一代’?”汪琰斌坦言,创业初期就遇上天灾,但他没有屈服,每天早出晚归,研究如何让农场实现机械化、科技化,“面对家人的不解和创业的艰辛,是职教培养的坚韧品格支撑我走下去。”现在他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

杭州市教科院副院长洪彬彬总结了两位工匠的“匠心密码”:扎根的定力、突破的勇气和传承的格局。“他们用实践证明,职业教育不是退路而是出路,不是低人一等而是大有可为。”

“职业院校是培养工匠的摇篮,劳模工匠精神需要融入育人全过程。”万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牟惠康介绍,学院近年来构建了“传统与现代并举、数字与乡村共哺、技能与三创齐抓”的未来工匠培育格局,“将持续擦亮全人教育、国际化教育等四张‘金名片’,培养更多服务人民、贡献社会、报效国家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泽英 通讯员 应瑶 刘定宣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