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潭:从自然秘境到森林会客厅

2025-10-16 11:16:41

当上百只孔雀如流动的霞光,从龙坞茶镇的晨雾中振翅飞落林间,白龙潭景区的一天,在游客的阵阵欢呼中苏醒。这幕“孔雀放飞”的壮观景象,正是现在景区西双版纳风情主题活动中最受欢迎的环节,也标志着这片古老山林的全新打开方式。

“‘孔雀放飞’周末增至四场,主题活动已累计接待游客2万人次。”白龙潭景区负责人林羽介绍。这座森林覆盖率高达96.7%的“天然氧吧”,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梅花鹿、小熊猫、羊驼等动物悠然“徜徉”于瀑布与茶田之间,一个“杭州首个真实动物主题森林度假景区”呼之欲出,将生态资源转化为蓬勃的文旅动能。

【头条·记忆】 一方碧潭的自然诗篇

白龙潭的底色,是数百年积淀的自然诗篇。

一汪碧潭如琉璃嵌于山涧,阳光为潭底汉白玉雕琢的白龙披上“粼粼金甲”。当地村民总会向游人讲述该地在唐宋年间的传说:白龙吐水解旱救民,青龙慕名比邻而居。“双龙护潭”的典故为潺潺瀑布与水雾氤氲增添了一份神秘。

登上观景台,近处茶垅叠翠,远处城市轮廓隐现,青龙潭如遗落山谷的翡翠静卧层林。从空中俯瞰,整条山脊似白龙匍匐探向午潮山深处——这里是西山与午潮山两大国家公园的交汇带,更是杭城边缘独一无二的生态屏障。

【城事·焕新】 从“茶季盆景”到“四季风景”

白龙潭的蜕变,是西湖区“两镇六街区”城市更新战略的微观缩影。

景区所在的龙坞茶镇,过去的热闹往往集中于春茶季。“我们要让一年只火一季的盆景,成为四季皆可玩的风景。”之江经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而白龙潭,正是破题的关键。

2023年5月,“杭州龙坞·雾光森林”项目落地,白龙潭开启了从传统观光向沉浸式度假的转型。“在这里,动物才是真正的主人。”景区工作人员缪岑岑说,“你能看见羊驼遛弯,孔雀晒太阳,还能偶遇白鹇。这种与动物的亲密互动,能疗愈身心,也充实了家庭生活。”

景区通过散养与定时投喂,让梅花鹿亲昵蹭掌、小浣熊抢食苹果等场景,成为社交媒体上最鲜活的攻略。“这种打破笼舍边界的互动,让生态旅游有了情感温度。”林羽说,在动物IP之外,森系餐厅、瀑布咖啡、国潮市集等消费新业态悄然生长。今夏的“小熊猫溪瓜节”单月游客量从近万人跃升至1.5万人,今年单月最高接待量已突破3万人次。

当孔雀翎羽在茶山上空画出弧线,当青龙潭的叠瀑声与孩童的欢笑声交织成曲,白龙潭的焕新实践已超越景点升级本身,成为一个城区的生态文旅新范式。这一案例也印证了西湖区“两镇六街区”战略的前瞻性:以生态为基底,融合特色产业为路径,让每个街区都能找到独特的生长逻辑。在这幅焕新画卷中,白龙潭不仅是城市人逃离喧嚣的森林会客厅,更成为新时代城乡共富的生动注脚。

【亲历·回声】

“见证这片土地的活化”

“以前这里是我们村民私藏的宝藏,现在它成了更多人向往的森林会客厅。”作为转塘街道龙门坎村的村民和景区工作人员,缪岑岑亲历并参与了这场焕新。从去年10月18日重新开园至今,她用手机记录偶遇的白鹇,分享到抖音后,吸引了不少观鸟爱好者前来“蹲点”。

“生态是杭州的底色,白龙潭还有很多宝藏可以挖掘。”缪岑岑感慨地说,“无论是深层的民俗、独特的龙井茶文化,还是这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都能找到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对我来说,能参与并见证这片土地的活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项捷 西湖微融圈 谢雯艳 秦玥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