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甘蔗的两条“共富路”

2025-10-22 08:14:26

秋风渐起,甘蔗的清甜润在舌尖,更沁入村民心间。这份甜蜜,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新时代乡村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的共富答案。

在杭州的临平运河街道与萧山党湾镇,一根根青皮或紫皮的甘蔗,正从村民的自留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从零散种植发展为“甜蜜产业”。它们有的承载着千年贡品的历史底蕴,有的仅是田边“路边草”,却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殊途同归地成为了驱动共富的“甜蜜引擎”。

临平运河:规模化种植“上湖青”

“卖甘蔗咯,正宗‘上湖青’,好吃得很……”这几天,在临平区运河街道荷禹路与运溪路的交叉口,杭南村“甘蔗小集市”热闹开张。村民们带着今年收获的第一批甘蔗在这里摆摊吆喝,吸引了不少过往路人驻足购买。

村民们售卖的“上湖青”并不是普通甘蔗,而是运河特产的青皮果蔗,也叫“上河青”,在南宋时曾被列为贡品,是杭南一带的传统经济作物。很多村民从祖辈就开始种植这种甘蔗,摊主沈凤娣就是其中之一。

“我自己种甘蔗有40多年了,种子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每年挑最好的甘蔗留种,品质才有保证。”摊主沈凤娣介绍,相比外地甘蔗,“上湖青”个矮,相貌不太讨人喜欢,但它皮薄肉脆、汁水足、味道鲜甜。只有吃过它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美味。沈凤娣坦言,目前甘蔗的甜度尚未达到巅峰,等到11月初,糖分充分积累,那时的“上湖青”将更加清甜可口。

在村民自产自销的同时,杭南村还打造“共富甘蔗园”探索规模化发展新路径。村里联合6位种植能手,将5亩闲置用地改造成标准化种植基地,并邀请临平区农业农村局专家指导调控种植密度、灌溉频次和肥料配比。“以前家家户户都是零散种植,现在集中管理后,不仅扩大了甘蔗的产量,更能保障品质,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杭南村职业经理人田妙萍说,通过科学种植,“共富甘蔗园”的亩产可达4000至5000根,相比传统种植提升了近20%。

除了杭南村,运河的新宇村、双桥村、明智村等多个村也都种植了“上湖青”。各村积极发力,共同打响“运河甘蔗”品牌:杭南村、双桥村推出“采收+研学”的模式,吸引市民游客体验“倒甘蔗”的农趣;新宇村联动浙江省农科院和临平区农业农村局,引进“上湖青组培甘蔗”这个新品种,提升甘蔗品质;明智村则借助“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拓宽销路……如今,运河甘蔗的甜味已飘出运河畔。

萧山党湾:视频直播带火“路边草”

10月,萧山党湾镇曙光村的稻田里,3米多高的甘蔗林格外醒目。

“市面上多是广东甘蔗,而我们这是沙地甘蔗。因气候、土壤不同,沙地甘蔗个头稍矮一些。这几天的甘蔗味道清甜,再过段时间,甜度会更高。”在曙光村18组的甘蔗地里,“90后”村干部马松青俨然一位熟练的“甘蔗导购”,一边向前来采购的市民介绍沙地甘蔗的特点,一边帮村民砍甘蔗、去叶、打包。

远道而来的市民在地里现挑现砍,顺手再买几把毛豆、几棒玉米——不惜从几十公里外驱车赶来,为的就是这一口“田间直采”的新鲜。一旁的村民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原本只是自留地的农作物,如今也有了不错的收入。

曙光村位于萧山东部,距主城区40多分钟车程,地理位置并不算十分便利。沙地甘蔗的名声如何打响?这背后,多亏了“甘蔗主理人”马松青的推动。

在沙地一带,甘蔗被当地人称为“路边草”。在马松青的记忆里,勤劳的沙地村民习惯在田边地头种上几排甘蔗,当作零食自己食用,从不施农药。去年这个时候,他将村民采收甘蔗的视频发布在抖音账号“讲好曙光故事”上。原本只是记录真实的乡村生活,希望更多人了解萧山农村,没想到这条随手发布的视频竟获得了十二万次观看。许多网友留言询问价格和具体位置,表示希望要来田间地头体验砍甘蔗。

于是,他和村民商定,按甘蔗大小定价:小的6元一根,大的7元一根。天然种植、价格实惠,这些优势让曙光村的甘蔗和马松青一起走进了大众视野。去年,20多户村民的千余株甘蔗全部售罄。今年清明后,更多村民加入种植,全村甘蔗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约三分之一。

今年十月,马松青再次担任“甘蔗主理人”,一边在视频平台吆喝沙地甘蔗,一边为村民牵线搭桥。受条件限制,目前甘蔗仍需到村自提,暂未开通快递或送货服务。马松青与顾客约定:先到村委集合,再由他联系村民接待;到了地里,顾客可自行挑选,村民则帮忙砍收。

和去年一样,今年曙光村的甘蔗依旧热销。“开卖第一天就忙到晚上八点半,村民两块地的甘蔗被卖空,销量近四百根。”马松青说。

一根甘蔗撬动了整个曙光村的共富之路。去年甘蔗视频走红后,村里趁热打铁,陆续推出多则宣传玉米、小番茄、稻田鸭、年糕、萧沙大米等农产品的视频,吸引不少网友前来购买。从去年5月开设至今,“讲好曙光故事”抖音及视频号已累计助农销售40多万元,带动100余户村民增收。

如今,随着游客日渐增多,还有村民在家中办起了“曙光农家菜”,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乡村体验。马松青透露,曙光村正计划打造“共富农家乐”,整合村民零散种植的农产品,绘制一张“曙光风物地图”,推出美丽乡村农产品采购风情线。未来,游客或许可以乘坐村里的巡逻车,畅游乡村、现逛现买。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涂玥 金婷婷 张书远 临平微融圈 杜菲 商赟 萧山微融圈 平凡 王啸虎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