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旧县街道以农业产业融合撬动共富新支点
10月18日,桐庐县旧县街道官路畈千亩稻田边,旧县街道农业产业融合中心(又称旧县街道农博馆)开馆仪式暨丰收节同步启幕,这个集“农、文、旅、研”于一体的新空间,让市民游客沉浸式触摸现代农业的“融”活力。
当天,来自县城的叶琳钥在稻田里挽起裤脚,有模有样地学起割水稻,又把新鲜碾好的米装进布袋。“我刚才在小溪里抓了鱼,这会儿又体验了‘粒粒皆辛苦’,可比逛公园有意思多啦!”9岁的她边晃着米袋边笑着说道。“为提升游客体验,我们每天在线上平台对门票进行了限量销售,总计售出400多张。除线上渠道外,现场也持续迎来大量新客,人数远超我们预期。”农博馆职业经理人王静静介绍。
走进上千平方米的农博馆,功能分区清晰勾勒出“产业融合”的脉络。农产品营销中心里,香榧、青梅酒等特色产品摆满货架,除几百种“桐庐味道”农特产品外,还有村民自养的甲鱼,也有结对帮扶的四川得荣县特产。“村民带农产品来就能免费上架帮卖,我们帮他们打通销路。”旧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国强介绍,这里既是“土特产窗口”,也是“共富中转站”。
科技感通过数字农业控制中心的屏幕体现——高标准农田数据驾驶舱内,气温、湿度等数据实时跳动;无土栽培架上,紫色生菜、香水薄荷等有序生长;种子科普墙前,常有家长带着孩子驻足观看。“不仅要让大人小孩‘玩得好’,更要让‘研学’有深度。”负责农事研学基地设计的百倍云科技负责人高炎介绍,学生在这里既能学中草药碾制、炒茶,体验传统农耕;也能学着制作生态循环瓶、操作无人机,触摸现代农业科技。值得关注的是,该融合中心由片区强村公司统一运营,依托旧县村闲置用房改造而成,为当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添彩。“资源互补、流量共享,要让每个村都能从产业融合里分到‘共富红利’。”王国强说。
“‘精农艺、漫旅游、博研学、共富裕’,这是我们的目标。”王国强表示,旧县街道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以粮食安全为基,将生态农业、田园风光、农耕文化拧成“一股绳”。农业产业融合中心的启用,正是当地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的生动实践,未来这里不仅是展示农业的窗口,更会成为实现共富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