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滨江):集约高效“更”出城市幸福感

2025-10-23 16:52:58

下午3点,在高新区(滨江)紫红岭和回龙山之间,大型塔吊正在加紧作业,挖掘机机声隆隆,在原浦沿公交停保基地复合开发利用项目地块上,地下2层的公交场站初露雏形;而在8公里之外的虹软大厦里,智慧楼宇工程师正紧盯着屏幕前的智慧运维平台,系统根据传感器传回的空气、湿度、光照等信号,实时调整空调、灯光方案,为员工们提供舒适的研发环境……

这两个相隔不远的场景,共同勾勒出省委城市工作会议“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增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在塑造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上取得新突破”要求在高新区(滨江)的生动落地。作为城市更新“试验田”,高新区(滨江)以改革推动空间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为杭州提供更多可复制的“滨江经验”。

场站入地,产业上楼 复合开发蹚出“滨江路径”

地下是公交公司的公交停车场站,地上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平台,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空间使用场景,愣是在高新区(滨江)江南科学城·国际零磁科学谷(以下简称“零磁谷”)的开发建设中融在了一块儿。

这一次,高新区(滨江)又一次勇闯“无人区”,首创“地上地下双主体同步供地”模式实施土地复合利用再开发,建成后将实现“场站入地、产业上楼”的新格局,也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的零磁谷建设,增加了76亩产业发展新空间。

看着正在施工的“杭州国家人工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应用基地项目”,零磁谷指挥部综合管理部部长曹伟桥的思绪回到了几年前——这片距离“国之重器”杭州极弱磁大设施建设地块只有几百米的黄金土地,曾是鲜为人知的“城市边角料”。“以前这里是杭州公交集团的浦沿公交停保基地,有400多辆公交车停放和维保,而部分闲置的场地用来出租。”曹伟桥说,这里是江南科学城的核心区块,除去落点的大设施及配套交叉研究平台项目,可用于工业及研发的土地资源本就不多,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为空间优化与产业共生发展破题。

一边是公交场站的功能要保留,一边是零磁谷面临“成长的烦恼”,为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高新区(滨江)与杭州市城投集团、杭州市公交集团将浦沿公交停保基地的地块规划用途调整为工业兼容公交停车场站用地,并就复合利用再开发的实施对象、实施主体、原公交停保基地搬迁过渡及补偿、新公交停保基地移交使用及返租等事项进行研究并达成共识。

同时,该项目还突破了传统一宗地只能对应一个供地主体的供地模式,将一宗地中按不同规划用途、以分摊土地面积形式分别出让和划拨供给两个主体,打通项目供地到后续确权发证的路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开发。不仅如此,由于公交场站功能与产业园区功能不同,项目还可实现“错时利用”,公交车运营期间,车位可面向产业园区开放使用,为零磁谷提供了停车配套。

曹伟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前这块地的容积率是1.23,如今提升至2.6,如按零磁谷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1.67计算,这相当于新增76亩工业用地,约占零磁谷剩余可用工业及研发用地面积的1/3。自去年9月底至今,项目开工建设已经一年有余,从供地、审批到建设,为杭州城市有机更新、低效用地再开发提供了“滨江路径”,2024年,杭州公交集团其余9处600多亩公交场站也均采用了“滨江模式”进行复合利用再开发。

会呼吸,能思考 绿色大楼彰显“高新实践”

政府盘活土地存量,加快城市更新,企业也在探索绿色环保之路。

走进位于高新区(滨江)的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虹软科技”)大楼,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天,温度全年保持在22℃至24℃的环境总是让员工感到舒适,而大楼内每一盏灯也会自动根据光照和不同时段对亮度进行调节。

这座大楼会呼吸、能思考,靠的就是从大楼建设之初,虹软科技种下的绿色基因。虹软科技总裁助理文燕告诉记者,从建筑材料到系统铺设,公司就将节能、环保和降碳的细节植入其中,仅以年空调能耗为例,大楼年均供冷160天、供暖83天,日均空调运维保持在16至18小时的时长,该公司采用的智控水冷空调相比VRF空调依然能节约能耗超过50万元。

顾杭宽是虹软科技的智慧楼宇工程师,负责大厦空调、新风、灯光等全链路智慧运维。他打开系统界面,整座大楼各个楼层、房间的温度、湿度还有灯光亮度一目了然。就拿灯光来说,大楼就能够主动思考,给出照明方案。“比方说,靠近窗口的位置,自然光照好,灯光亮度会调低,而远离自然光的中间工位,亮度就会相对调高一些。”据顾杭宽介绍,系统还打通了天气数据,根据阴天、晴天等不同天气情况进行调节。“这样一来,不仅大家用眼舒适度会好一些,通过每一盏灯的精准调节,照明能耗也会降下来。”他说,目前,大楼照明能耗仅占大楼总能耗的2.8%。

在传统楼宇中,炎炎夏日,靠近空调出风口的员工要披着毛毯,远离出风口的人要开着电扇已经成为职场人的日常。但在虹软大厦里,空调不再“刷存在感”,员工们鲜少感受到风的存在。文燕告诉记者,选用大楼材料时,他们就选用了绿色建筑全钢结构建设,幕墙也采用了热反射效果更好的“三银Low-E”幕墙。“建筑材料对能耗的影响是很大的,尽管造价更高,但从长期来看,这样更加环保和节能。”她指着窗边幕墙,哪怕是夏日,幕墙玻璃也仅是温热的,不会产生“靠窗更热”的感觉。而在空调铺设方面,大楼在满足全区域冷量需求配置的情况下,选用多挡位配置的冷水主机,配合智慧能源控制系统,可根据冷量需求灵活调控所需,不管是工作时间的全区域使用,还是加班时间的小区域使用都能保持高效节能的运行状态。“我们为每一层冷水机加了一个AI智控阀门,并在每层不同点位加设多个传感器,实时进行温度湿度调节。”顾杭宽说,这样可以保证在楼层不同位置的员工,都可以处于湿度、温度均衡的环境,既提升了舒适度,也解决了传统空调供需失衡的难题。

驱动城市发展实现质量效益的根本性跃升,是集约内涵发展的应有之义,未来,高新区(滨江)将不断改革创新,多方协同,多维度发力,走出一条内涵提升、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孟娇 滨江微融圈 肖鳕桐 涂心如 袁利明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