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晖40年“网红”小球场 如何托起“大健康”梦想?
削球、对抗、扣杀……场上的激战难解难分,场下的喝彩声此起彼伏,这是拱墅区朝晖街道塘南社区“大樟树乒乓球场”的日常一景。近日,这个杭城有名的“网红”乒乓球场因举办吸引了80余位社区乒乓好手参与的第二届“牙博士杯”室外乒乓球赛而再度沸腾。
草根赛场诠释“国球”魅力
半决赛中,一场跨越60岁年龄差的“祖孙对决”,将气氛推向高潮。20多岁的陈宇通第一次参加社区乒乓球赛就成绩斐然,80岁的施元灿留着长须,打球时的精气神丝毫不输年轻人。这场年龄差高达60岁的较量,超越了胜负,成为体育精神最直观的体现。
“别看我80岁了,身体还很健康,这里的比赛氛围好,高手也多,我一定要来!”精神矍铄的施元灿老人笑着说。作为杭州市老年乒乓球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他见证着“国球”在社区扎根越深、蔓延越广,倍感欣慰。而对年轻选手陈宇通而言,这片场地让他看到了体育跨越年龄的纯粹快乐。
这里的吸引力远不止于此。首届赛事冠军、专业俱乐部教练许浩在卫冕后坦言,尽管参加过许多大赛,但社区赛事的独特氛围让他毫不犹豫再次报名。“观众给力,高手云集,这个‘非主流’球场带来的体验是顶级的。”
40年变迁成社区治理样本
这片掩映在十几株树龄近半世纪香樟树下的蓝色球场,已成为杭城社区体育活力和基层治理智慧的“网红”窗口。“从朝晖一区到朝晖九区都有人来打球的,另外还有从德胜新村、三里亭、丁桥,甚至湖州赶过来的。”朝晖资深球友陈仲庆说。值得一提的是,“大樟树乒乓球场”还登上了杭州亚运会官方MV《弄潮》。
“大樟树乒乓球场”的渊源可追溯至40年前。当时,社区居民在公园里自发设置球台,四周樟树环抱,形成独特的“天然氧吧”,日均人流超百人次,是名副其实的社区客厅。然而,岁月侵蚀下,场地老旧、设施不全等问题日益凸显。
转机来自2021年的老旧小区改造。塘南社区党委通过“三上三下”反复征询民意,将球场升级纳入整体方案。改造后的“大樟树乒乓球场”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分为活动区和休息区,配备标准乒乓球桌3张、长条休息椅1排,最多时可容纳12人同时使用。
更重要的是,改造并未止步于硬件,一种“党员带头+居民自治”的管理模式随之形成。每当大雨过后,总有党员带头主动来清扫积水,方便大家打球。“最美乒乓球场”也成为塘南社区基层治理的一处缩影。
“小乒乓”带动“大健康”
塘南社区的“健康蓝图”并未止步于一方球场。该社区以乒乓球为支点,撬动了覆盖全年龄段、多元化的健康生活潮流,生动演绎着如何以“小乒乓”带动“大健康”的都市实践。
社区内不乏“宝藏”体育达人,84岁的“拳击爷爷”徐敬毛曾是亚运会检录组组长,同样年过八旬的“冬泳奶奶”黄星霞被媒体誉为“泳敢者”。社区巧妙利用他们的“网红效应”,开设青少年寒暑假运动营,广受好评。此外,塘南社区还打造了“全民运动月”IP,精准串联起从幼到老的运动需求。
健康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塘南社区与朝晖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党建共建,推出夜间门诊,方便上班族;与辖区内的健康实验学校共建,关爱“来自星星的孩子”,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在塘南社区,乒乓球落台的声音,不仅是竞技的回响,更是杭州市民关于健康、和谐与治理的生动叙事。当公共空间被用心营造,当居民的主体性被充分激活,体育所迸发的能量,足以温暖一方土地。”塘南社区党委书记张洁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朝晖街道已顺利完成省市区各级民生实事类体育项目3项,其中,新增改造全民健身广场、体育公园等便民体育场地、设施10处。截至2024年,拱墅区已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6平方米,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超45%;截至目前,拱墅区已经建成嵌入式体育场地新增17.6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