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新韵:城乡文化建设的三重路径

2025-10-30 15:59:26

近期,萧山多地相继开展的文化活动——蜀山街道的贺知章诗歌创作、楼塔镇的故事采风、北干街道的社区美术馆开馆,虽形式各异,却共同展现了新时代城乡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这三者勾勒出一条清晰路径:通过深耕传统、创新叙事和空间再造,让文化真正成为滋养当代生活的源头活水。

以文化溯源重塑乡土认同。 蜀山街道围绕贺知章文化,通过采风研讨将诗歌中的“乡愁”转化为可感知的村落记忆。甲科济美坊、村史馆等空间成为连接古今的情感载体,使传统文化不再是静止的遗产,而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活态资源。这种对地方文脉的深度挖掘,强化了地域文化认同,实现了“以文塑旅、以文兴业”的良性循环。

以叙事创新激活民间记忆。 楼塔镇以“故事力”为核心,通过建立创作基地、组织名家采风,系统整合散落的历史传说与非遗资源。从东晋隐逸到明代医道,从古代战役到现代篮球,多元选题展现了地方文化的丰富层次。“故事进校园”“古镇故事会”等举措,更构建了从专业创作到公众参与的传播生态,让尘封的往事在当代叙事中重焕生机。

以空间再造连接艺术与公众。cháo美术馆的创新在于将艺术空间嵌入社区空间。以萧绍公路百年变迁为主题的首展,巧妙衔接宏大历史与个体记忆。通过与学校、机构共建美育课堂,打破了艺术与公众的壁垒,使美术馆成为社区美育的延伸平台,重塑了“艺术为民”的实践范式。

这三重实践共同表明:优秀的文化建设,重在将历史资源转化为当代价值,通过创造性发展构建既有文化深度又具生命力的公共文化生态。这正是文化自信落地生根,并持续赋能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黄娅娅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