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向暖而别!西湖区首创“一体多元”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生命向阳而生,亦应向暖而别。昨天上午,在西湖区转塘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举办的“夕阳静好”安宁疗护服务发布活动上,西湖区“一体多元”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全省首发,将用系统化、多元化的关爱,为生命终程筑起温暖港湾。
西湖区打造的“一体多元”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上级综合性医院为支撑、民营机构及社会资源为补充,通过机制创新、数字赋能与社会协同,构建起立体化、多层级的服务体系。目前,西湖区已实现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安宁疗护全覆盖,其中,在三墩、转塘两家中心开设了住院安宁疗护病房;还联合3家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形成“住院+居家”“公办+民营”的服务网络,以及借助“家医有约”平台、“健康小西”小程序,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让居民随时获取专业支持。
发布会上,一部改编自转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实故事的情景剧《向阳而生》,让现场不少人热泪盈眶。50岁的小凡身患智力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又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仅剩一个月生存期,家人将她送入安宁疗护病房。在这里,专业团队不仅通过疼痛管理、舒适照护、中医舒缓等手段缓解她的生理不适,更用人文关怀温暖她的最后时光。小凡生日当天,医护人员专门为她举办生日会,戴上向日葵花环的她,在温暖的烛光里许下“要爸爸妈妈开心、要弟弟开心、要医生护士阿姨开心、要变成向日葵”的愿望,令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住院114天后,小凡在安宁与平静中离去,这份体面与尊严,正是安宁疗护的意义所在。
小凡生前便是在转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楼的“慈宁病区”里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病区里布置得挺温馨,病房门口插着小花,房间里还有小留言本,病人可以写自己的心愿,还配有活动室、淋浴房等。活动室的墙上有心愿树,贴着患者的心愿。“他们写下心愿,我们会联合家属以及社会力量,尽力帮他们达成。”护士小葛说。记者注意到,不少病床前还摆放着小小的橡皮鸭子。“比如食管癌患者发声不便,橡皮鸭子轻轻按压会发出声音,方便呼叫病房里的陪护人员,是我们护士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小葛说。
此外,有效的资源整合让“一体多元”安宁疗护服务模式的温暖更有底气。今年2月,西湖区设立首期20万元的安宁疗护专项基金,用于人才培训与实践项目;泰康大清谷等3家民营医院、遐龄荟等多家养老机构纷纷加入服务阵营,志愿者队伍与康养指导师团队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慰藉与专业康养服务。
“我们整合了卫健、民政、慈善、团委等部门资源,以及民营机构、志愿者组织等社会力量,打破资源碎片化壁垒,实现数据与服务互联互通。”西湖区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马方勇介绍,这套系统化服务链路,正围绕群众需求,让生命最后一程充满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