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滨江):“两新”融合再启新程

2025-11-07 08:56:32

连续三年获全省“浙江制造天工鼎”并拿下金鼎;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均连续六年保持全省首位……作为全省数字经济强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区,高新区(滨江)始终保持冲刺之姿——记者自高新区(滨江)获悉,今天下午,该区将召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大会,全面展现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并发布相关行动方案和政策,持续深化“两新”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数字经济、制造业“双轮驱动”的高新区(滨江)为何能够成为“长跑冠军”?在杭州迈向新一轮制造业跃升的新征程上,“创新滨江”如何向“新”图强?

从“单项冠军”到“集群突破”

仅靠意念就可以操控轮椅移动自如,这样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想象,如今已经成为现实。在高新区(滨江)海创基地,测试人员佩戴无创脑控系统,不用依赖旁周神经和肢体动作,仅通过大脑活动即可实现对轮椅的灵活操控,同时能根据脑活动自动调节轮椅的移动速度。这款由杭州曼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曼安智能”)研发的产品,已为脑卒中患者以及因严重运动障碍难以开展常规训练的患者带来了康复希望。目前,该系统已实现小规模量产,并受邀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展出。

脑机接口是脑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不仅技术门槛高、创新难度大,更需高性能软硬件与分析算法协同支撑,且依赖长期研发投入才能实现突破。曼安智能在脑机接口领域深耕十余年,从硬件研发、软件搭建到算法优化,逐步攻克技术难关,成功打造出整套自主研发系统。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高性能脑机接口的技术空白,即便与国外一线硬件设备同台竞技,也展现出强劲实力。目前,该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医疗主动康复、脑科学、脑机接口、教育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并成长为浙江省创新百强企业。

曼安智能的成长轨迹,是高新区(滨江)企业以科创突破带动产业变革的一个剖面。今年1至9月,该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99.8亿元,增速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605.1亿元,占GDP比重70%;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落地35个智慧路口,生成式AI大模型国家备案数量居全市第一。

在产业集群培育方面,该区深化智能物联、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软件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入选省2025年新兴产业集群强链补链(“415X”集群新质生产力)项目4个,数量全市第一。今年1至8月,“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总营收2100亿元,同比增长15.2%,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矩阵持续释放融合动能。

主动拥抱蓝海,竞速抢滩未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成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目标。这也意味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未来产业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

主动拥抱蓝海,高新区(滨江)已经开启了新一轮抢滩竞速。以具身智能产业为例,今年以来,该区已经获批创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小镇,启动杭州具身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率先推出具身智能综合保险产品并发布具身智能创新单元,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新”融合为路径,推动产教融合持续深化、人才流动更加顺畅、创新成果加速涌现。据悉,该区人形机器人先后入选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财政专项激励和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入围第一批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先后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工信部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杭州零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与省内12家医疗机构共建科研装备联合验证中心,该公司脑磁成像设备于2025年8月取得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目前,在正在建设的国际零磁科学谷,零磁医疗设备生产基地二号楼已于国庆节前先行交付使用单位,计划2026年上半年一期先行投用,为规模化生产按下“加速键”。

此前,杭州提出要深入实施产业科技“融新蝶变”、产业能级“向新跃升”、产业范式“逐新智转”、产业主体“育新强基”、产业要素“聚新赋能”五大行动,奋力开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而高新区(滨江)的优势,在于始终把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接下来,该区将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先行示范,聚焦“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和产业生态保障赋能。

随着数据要素改革、“科技副总” 等创新机制持续发力,更多像曼安智能、杭州零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扎根成长,高新区(滨江)必将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持续领跑,为全国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多 “滨江经验”。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孟娇 滨江微融圈 肖鳕桐 郑嘉宇 涂心如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