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6000亿!高新区(滨江)擘画“两新”深度融合蓝图
11月7日下午,杭州高新区(滨江)召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大会,系统部署区域未来产业发展路径,发布多项重磅政策与成果,展现出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的坚定决心。

大会重点解读了《关于深化“两新”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行动方案》及《关于迭代优化〈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方案》(征求意见稿)。
两份方案明确了清晰目标:到2027年,全区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突破45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7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在80%以上。
为实现这一蓝图,方案系统布局了巩固壮大人工智能、视觉智能等优势产业,提速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前瞻培育量子技术、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并部署了科技创新“强基攻坚”、产业集群“聚势跃升”等五大重点任务,旨在构建从技术攻关到产业生态的全链条支撑体系。
优化方案在原有“算力券”“语料券”“模型券”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模型券”以支持垂类模型应用,新增智能终端支持促进软硬件协同,并加强开源社区建设,建立“扶持-追踪-发现-转化”机制,全面激发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活力。
“我们总体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出台一套能够精准滴灌,真正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行动方案和政策,营造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杭州高新区(滨江)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巍在采访中阐述了政策制定的初衷。
他进一步分析了区域发展未来产业的三大优势:一是拥有众多高能级研发平台和原创性技术,并通过与北航、浙大等院所合作实现知识成果落地;二是区域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对新事物接受度高,具备应用落地基础;三是已形成包含政策、金融、场景对接在内的配套支撑体系。
大会不仅是蓝图发布,更是成果的集中展示。会上通报了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名单,并为卓越级、先进级智能工厂及“小巨人”企业代表授牌。
杭州优行科技、零磁医疗、曼安智能三家公司分别发布了Robotaxi示范应用、高密度脑磁成像设备、脑控轮椅等新质生产力标志性成果。
杭州曼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重点展示了一款康复训练脑控轮椅。她介绍,该产品可以用大脑意念控制轮椅前进、后退、转弯等,实现了“零训练即用”,具备毫秒级实时响应和领先的柔顺控制技术,可在日常环境中安全使用,让使用者“随时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此外,曼安智能在高性能通用脑机接口、孤独症干预训练系统及普通人脑功能提升产品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展现了无创脑机接口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
大会同期举行了浙江省RISC-V生态创新中心揭牌仪式。该中心在省经信厅及区管委会指导下,依托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和杭州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旨在构建RISC-V生态创新与应用推广平台,通过整合平台、企业、高校资源,聚焦生态培育、技术攻关、应用推广与人才引育,打造全国领先的RISC-V产业高地,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大会清晰地传递出高新区(滨江)以“两新”深度融合为路径,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决心。通过顶层设计、精准政策、优势生态与前沿成果的协同发力,高新区(滨江)正奋力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