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三茶统筹”绘新卷 龙坞茶镇迈向“全球茶文化打卡地”
上周末,一场酝酿已久的茶人盛会——第十届中华茶奥会千人茶会在龙坞茶镇兔子山公园举行。以“林泉听茶”为主题,融合艺术、音乐与美学,这场茶会打造出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吸引来自福建、云南、山西等地的百余位茶人以茶会友。同时,全网粉丝数十万的本地茶博主李浩源、国家一级茶艺技师董俐妤、西湖区九曲红梅大赛金奖得主“茶三代”冯晨影等专家与内容创作者齐聚于此,共促茶文化深度融合,助力龙坞破圈出彩。
这场茶香四溢的盛会,正是西湖区聚焦打造“两镇六街区”的生动注脚。作为“两镇”之一的龙坞茶镇,正以茶为媒,走出一条从“千年茶镇,万担茶乡”向“全球茶文化打卡地”的产业升级新路。
人机斗茶、调饮出圈,玩的就是“跨界”
自2014年首届举办以来,中华茶奥会在十年间成长为享誉业界的综合性茶事盛会,累计吸引18个国家和地区近万名茶人、数百家茶企参赛。“2018年茶奥会永久落户龙坞茶镇,持续擦亮杭州茶文化金字招牌。”之江经管公司品宣部负责人叶雪丹说,“今年我们联合西湖区融媒体中心发起宣传语全球征集,不到半个月收到投稿3000余条,‘心泊西湖,问茶龙坞’‘龙坞美如画,一叶倾天下’等金句正持续释放话题热度。”
相比以往,今年赛事更具新意,大胆融入时尚、科技等元素,让千年茶文化焕发时代新生机。如茶艺大赛加入了现代戏剧和音乐元素,选手们舞动肢体,呈现出颇具视觉冲击力的表演现场;斗茶大赛既是茶样过招的“战场”,也是观众品鉴的课堂,众人可跟随评委一起闻茶香、品茶味。
在名茶点选拔赛现场,茶叶化身酥点馅料,融入精致菜肴,彻底刷新了人们对“吃茶”的认知:一位温岭职业技术学校的参赛者以酥脆茶点征服评委,坦言“赛前反复调试,只为呈现极致茶味”;另一边,健康中国风味调饮茶大赛则成为年轻人的主场,来自全国的30名调饮师面对操作台上各式茶具、新鲜果品、乳制品与香料,操作有条不紊,碰撞出新的味蕾体验。参赛选手陈丹恬介绍她的作品“橘子海”,“用桂花九曲红梅和橙子、薄荷调制,既有茶的醇香,也有花果的甘甜。”
除了竞技赛事,“中国茶人之家”评选与“中国茶青年说”演讲大赛中,年轻茶人围绕数智化跨界应用展开思辨,展现传统产业在数字时代的新玩法、新思路。
从“春茶一季”到“四季出圈”的龙坞答案
龙坞茶镇的出圈,是西湖区“两镇六街区”战略下的生动实践。面对“西湖龙井这片金叶子,还能创造多少价值?”的产业变革之问,西湖区以一场全方位的“茶+”产业探索,走出一条“四季皆景、茶香富民”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这里,“茶+文旅”是主旋律。《陆羽茶经之旅》茶剧、茶艺演出融入各类节会,持续扩大影响力;“茶农生活体验游”“茶园漫行游”等线路,让游客在烟火气与文艺范间流连忘返;“何你见未来”市集、“落日橘子海”露营乃至“村BA”等新场景,则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业态。
其次,产业的繁荣离不开“茶+科技”的支撑。满山的“金叶子”不仅吸引了游客,也催生了更多项目落地。如龙坞茶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机构紧密合作,从生物育种、深加工到新茶饮研发,不断拓展茶的边界,也让一批特色茶饮IP应运而生。
最后,“茶+N”遍地开花——从何家村打造国家标准山地自行车赛道,到上城埭村推出“碳标签”认证西湖龙井茶、龙坞九街聚力茶产业融合升级……龙坞茶镇11个村社各展所长,共绘“金山银山”画卷。眼下,龙坞茶镇正紧紧抓住国际化展会平台落户的机遇,锚定打造“全国第一茶镇”的目标,深入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文章,全域推动茶镇环境品质提升和业态发展。“从茶奥会的创新盛宴,到龙坞茶镇的四季风景,要让茶产业年轻化、数智化、品牌化,拥抱年轻人,走向世界。”西湖区有关负责人说,要以“三茶统筹”为笔,以“两镇六街区”为卷,将一片绿叶写进产业融合、文化共富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