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十五五”攀峰启幕 擘画城市重要新中心教育新图景

新一轮教育项目合作签约落地

《余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攀峰计划(2026-2028年)》发布

余杭区大科学教育成果展示
从104所新校拔地而起重塑教育版图,到名校集团化覆盖率达84%实现优质资源裂变;从名优教师规模倍增铸就师资高原,到全国首创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全普及、阳光智能厨房全覆盖、午休躺睡全实现……当“十四五”的辉煌篇章徐徐合卷,余杭区也交出了一份浸润着温度与厚度的“美好教育工程”五年成绩单。
当教育公平的阳光穿透城乡,当智慧教育的星火闪耀大地,当“十五五”的壮阔征程吹响号角,余杭区继续执教育之笔,在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征程中,写下《余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攀峰计划(2026—2028年)》(以下简称《攀峰计划》)“宣言书”。
未来三年,余杭区将围绕《攀峰计划》,聚焦学生、教师、学校三大教育主体,开展“阳光少年”启智护航、“提质拔尖”跨越提升、“育引并举”强师攻坚、“名校领航”集群发展、“校园焕新”扩容升级、“AI赋能”教育变革等6大专项行动,镌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新印记,向着“教育强区”目标全速进发。
构建思政引领、各方协同、科技筑基的育人新格局
“良育思政”是余杭教育的一张“金名片”。余杭区深入挖掘、系统整合良渚玉文化、径山“两众”实践等在地文化,推出《余杭区思政教育研学实践地图》(以下简称《实践地图》),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例如,理想实验学校将良渚文化移动博物馆引入校内,创建良渚文明项目式课程,并获评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新时代德育研究》重大课题实验校。
在《攀峰计划》6大专项行动中,“阳光少年”启智护航行动的首要目标,就是继续擦亮“良育思政”金名片。通过强化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共同体联动协作、强化思政育人实践基地建设、扩充升级《实践地图》等,让“有风景、有温度、有触动”的思政品牌启迪学生心智,助力全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梦想小镇科技人才的创业故事成了职业规划课案例,人工智能小镇的机器人演示融入信息技术课。近年来,余杭区将“家门口”的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育人孵化器”,以培育面向未来的时代新人为支点,撬动育人方式系统性变革。
在《攀峰计划》中,余杭区将探索“英才筑基”新路径,通过联结政府、平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成立“余杭区大科学教育联盟”。该联盟将聘请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闫勇,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韩平等一众区内院士、高科技人才和教育专家,组建“院士专家顾问团”,开发大科学特色课程。同时,挂牌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等10个大科学教育基地,力争实现“每周有科学家讲座、每月有实验室开放、每季有科创挑战赛”,构建“家门口”的科创人才培养生态。
形成高校合作、名师引领、引培并举的强师新路径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攀峰计划》提出,计划到2028年,余杭区将引进、培育省市级名优教师200名,招引名校生1000名,为“教育强区”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上述目标如何实现?余杭区构建了“育引并举”强师攻略:
先是“本土培育全生涯覆盖”。余杭区将创新实施“一体两翼五阶”培养模式,构建从区新锐教师到区名师的梯度成长体系。比如,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出台具有余杭特色的教师行为规范指引。又如,每年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师赴名校跟岗研修、参与部属师范院校深度培训,并通过名师名校长结对工程,推动教师专业能力跃升,让每一位老师找到专属“进阶之路”。
再是“人才引进精准发力”。余杭区将搭建“名优教师余杭行”引才平台,优化教育人才在激励政策、过渡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推出“名校招聘直通车”,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开展专场招聘,重点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及优秀毕业生。与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师范学校签约,落地共建人才工作站、教师培养合作项目,进一步深化与高校协同培养高水平教师的合作。
“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殷切期盼中,‘好教师’始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据余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内培外引”双轮驱动模式,将有效实现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助力全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扎根余杭、服务民生”的新时代教师队伍。
办好优质均衡、AI赋能、面向未来的名校新标杆
《攀峰计划》的落地,还将激起余杭区“高品质学校建设”的一阵涟漪。
未来三年,余杭区将加快建设杭州外国语学校余杭校区、星辰学校、开放大学等重点项目,健全全区基础教育设施体系;组建余杭高中“英才培养联盟”,助推普高特色化高质量发展,以内生动力的系列举措,补齐区域教育短板。
此外,余杭区将全力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计划到2028年实现全域覆盖。同时,持续强化与杭州第二中学、杭州学军中学等名校合作力度,通过落地杭州第二中学余杭首创学院等新项目,以“外引活力”的势能实现“名校领航”集群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余杭区作为“浙江科创高地、未来产业集聚地”,AI产业发展迅猛。在《攀峰计划》中,余杭区将实施“AI赋能”教育变革行动,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学习空间,人工智能课程实施及师资培训,学生个性化成长方案等三项工作100%覆盖面,全力打造全国“人工智能+教育”样板区,促进余杭教育始终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孩子更加“阳光自信、全面发展”,教师更加“充满活力、专业精湛”,校园更加“智慧灵动、面向未来”。在《攀峰计划》之下,“阳光雨露助成长,美好教育在余杭”的诗意愿景,终将淬炼为民生幸福的现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