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畔飘起“走运”风 百件非遗伴手礼新鲜出炉
昨天,大运河畔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雅集——运河非遗伴手礼推介暨杭州天竺筷150周年主题活动。围绕“来杭州一定走大运”的主题,100件承载着运河记忆与杭州韵味的非遗伴手礼集中亮相,为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场可观赏、可体验、可带走的非遗盛宴。
活动现场,首批精心甄选的100件“运河非遗伴手礼”成为焦点。天竺筷“筷”走运系列,以便携筷的形式,将“来杭州一定走大运”融入日常生活,带往五湖四海;王星记推出“走大运”“大运之路”“五街十景”七大系列,描绘出运河沿岸的繁华图卷;十竹斋的木版水印《魁星踢斗》寄托着“走大运”的美好寓意;都锦生的《马上好运》织锦年历、喜得宝的《韵·河》文化创意丝巾,无不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紧密结合。此外,葫芦雕与半山泥猫联创的《猫临天下走大运》葫芦雕泥猫储蓄罐、盘扣装饰画《运河情》、传统陶瓷柴烧技艺《好运杯》盲盒等创新作品,各美其美,令人耳目一新。这些伴手礼,不再是传统的“景区商品”,而是化身为能够带走的“运河记忆”与“品牌符号”,满足人们“带走杭州,带走运河记忆”的情感需求。
本次活动恰逢杭州天竺筷制作技艺150周年,对“筷文化”的探讨尤为深入。活动现场设置了主旨发言与圆桌沙龙,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推进运河特色非遗伴手礼开发”“如何传承好天竺筷非遗项目、传播好‘筷文化’”等议题展开“武林论剑”,从中华筷的历史文化,谈到其在海外的传播,为非遗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产品与生活提供了新思路。
据悉,拱墅区已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灯塔三年行动计划”,系统性推进非遗保护与发展。这些别具一格的运河伴手礼,正是文化创新活力的体现。接下来,拱墅区将联动辖区内非遗企业、文创企业、大运河博物馆联盟,搭建文商旅融合展示的平台,让古老的运河文化、优秀的非遗作品,以更亲切、更鲜活的方式走进生活,创造新的消费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