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恋曲》传承围垦文化 中国微短剧创意村开拍首部微短剧
昨天的杭城寒意阵阵,钱塘江畔的河庄街道江东村却格外热闹。白墙黛瓦的村舍间,这个启用仅仅8天的中国微短剧创意村迎来首部在这里开拍的作品:微短剧《潮汐恋曲》。
据了解,该微短剧由钱塘区委宣传部和浙江传媒学院联合出品,以“围垦文化”为叙事主线和精神纽带,主要讲述了青年一代在与围垦老人的交流中精神逐渐觉醒,积极投身创业的故事。
“我们筹备了三个多月,剧本打磨更是从5月份就开始,希望该剧能够生动刻画新时代浙江青年的价值转变与责任担当,目前作品也已成功申报钱塘区文艺精品工程,这个村也很符合我们的拍摄需求。”项目负责人之一、浙江传媒学院艺术创作中心老师胡睦表示。值得一提的是,该微短剧将在钱塘区智慧谷、消防公园等多处热门景点取景,十六集的故事将在五天内完成拍摄。这种“短平快”的创作节奏,正是当下微短剧行业的生动写照。
从安静的江南村落蜕变为微短剧产业的热土,这样的变迁折射出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504亿元,作品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文化出海的重要载体。然而行业狂飙的背后,内容同质化、精品供给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塘区携手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共同建设的中国微短剧创意村应运而生。
中国微短剧创意村的“智囊团”阵容令人瞩目:受聘为“村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冷凇,曾担任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撰稿,他在受聘仪式上表示,将全力把中国微短剧创意村打造成“有质感的创意村落、育梦想的人才中心、能远航的融合平台”。与他一同加入的,还有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的资深学者,以及九州文化、掌玩科技、麦芽传媒等头部企业的核心负责人。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会长罗建辉指出,中国微短剧创意村通过整合分散力量、集聚零散资源、搭建人才体系,为钱塘区打造“微短剧产业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其规划的全国知名短剧品类标准输出地、人才培养主阵地、行业创新策源地三大定位,与微短剧“精品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在钱塘区“一套政策、一个协会、两个中心、一个创意村”的体系化支撑下,微短剧产业在这里实现了从内容审核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全链条保障。区级专项支持政策协同审查分中心与版权保护服务中心,为创作者扫清了后顾之忧。
目前,全国十大微短剧头部企业中已有6家在钱塘区设立公司或项目团队。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核心微短剧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29%,2025年1至9月营收增速仍保持在45%的高位。爆款率超50%的亮眼成绩与千万级出海作品,让“钱塘式短剧”逐渐成为一张闪亮的文创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