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滨江)交出“十四五”“期末”创新答卷

2025-11-21 10:40:32

2025年“十四五”收官之际,高新区(滨江)晒出“期末”成绩单: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39.6件,较2020年的390件实现2.4倍增长,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20年底的17769件到如今的51865件,实现近3倍增长。这组数据背后,不单单是数字的跳跃,更是高新区(滨江)以创新为核、以改革为刃、以生态为基的系统性突破。从专利导航精准引路到金融改革破解难题,从企业主体强势领跑到服务生态全面护航,“创新滨江”用五年时间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路径。

导航 “开挂” 企业告别“盲跑”

“以前研发像‘盲人摸象’,现在专利导航就像给企业装上创新的GPS。” 滨江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的比喻,道出了该区创新效率跃升的关键。作为国家首批专利导航服务基地,该区率先构建 “产业图谱+专利地图”双图作战机制,让创新从“盲目探索”转向“精准出击”,这成为发明专利数量与质量双提升的核心引擎。

在足式人形机器人这一前沿赛道,滨江的专利导航实践颇具代表性。通过全球专利大数据分析,该区精准定位出仿生关节驱动、动态平衡算法5大核心专利群,为企业规划出布局发明专利的清晰路径。这种 “技术预判—专利布局—产品研发”的协同模式,正助力高新区(滨江)在全省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杭州推进“296X”产业集群建设中提质向新,截至2025年,高新区(滨江)累计开展38项专利导航,覆盖低空经济、芯片设计等重点产业,推动56项国际、行业标准制定,让创新始终走在产业需求前沿。

企业创新主体的爆发力在导航体系中充分释放。2025年上半年,23家企业上榜省创造力百强榜单,实现‍“六连冠”。国际创新舞台上,滨江力量同样耀眼。2024年宇树科技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奖,实现浙江省在该国际奖项上“零的突破”,成为当届唯一获奖的中国企业;趣链科技入围WIPO全球奖前三十强,启明医疗获得“一带一路”国家发明专利优秀案例。2024年全区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达819件,占全省总量的18.4%,近五分之一的国际化专利布局彰显“国际滨”的创新能力。

改革“破圈” 创新不缺“活水”

“专利不再是‘沉睡的纸’,而是能融资的‘硬通货’。”这是高新区(滨江)企业对知识产权改革最直观的感受。针对创新型企业“融资难、转化慢”的痛点,滨江以制度创新打破壁垒,让发明专利从“智力成果”转化为“发展资本”,形成“创造—运用—增值”的良性循环。

知识产权金融改革的‍“滨江样本”更是全国瞩目。截至今年9月底,该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121.88亿元,居全市第一。该区不断突破金融创新“无人区”:发行全国首单包含数据知识产权的证券化产品、全国首单“保贷联动”专利公开实施金融产品,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2.815亿元,为中小微企业打开新型融资渠道。

在数据知识产权这一新兴领域,高新区(滨江)的先行先试同样为创新扩容。作为全省首批数据知识产权生态试验区,该区累计完成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超3000件,“医疗健康病症筛查数据”等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今年,“海洋资源环境行业可信数据空间”项目还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的项目。

专利转化效率的提升进一步激发创造热情。高新区(滨江)深化专利开放许可改革,‍2024年全区专利转让许可6536件;通过‍“金种子”计划培育166家企业,推动专利成果加速产业化。智能物联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作为国家级平台,已吸引14家金融机构进驻,上线62个金融产品,推动142家企业备案专利密集型产品514件,构建起“概念验证—专利孵化—市场转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生态护航 创新一路“绿灯”

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39.6件——这样的创新浓度源于高新区(滨江)精心打造的“创新生态圈”。从政策扶持到专业服务,从权益保护到国际赋能,该区构建起全周期、全要素的创新支撑体系,让企业创新“敢投入、有保障、易落地”。

政策激励的精准滴灌让创新底气更足。该区每年投入百万经费支持知识产权建设,推出专利导航、质押融资贴息等专项扶持,对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企业给予重奖。“十四五”期间,该区累计获得中国专利奖27件,获奖数量连续五年全省第一,政策红利直接转化为创新动力。在企业合规领域,高新区(滨江)同样先行一步,推动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国内智慧物联行业首张ISO37301合规管理体系认证。

专业服务的集聚化优势凸显。以高新区(滨江)知识产权大厦为核心,该区打造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集聚26家公共服务机构、328家代理运营机构,实现“全门类、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数字化改革让服务更高效: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集成106个事项“云端办”,全省首个云上品牌指导站上线AI商标注册成功率评估工具,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专利布局全流程。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这里还吸引科睿唯安等国际机构入驻,年均举办多场出海培训,助力海康威视、PingPong等企业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知识产权。

权益保护的‍“组合拳”让创新更安心。滨江构建起行政、司法、社会相结合的保护体系,深化知识产权“共享法庭”,创新组建“知产警官”“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为企业提供全链条保护。吉利集团既是浙江省公安厅知识产权保护警企合作基地,也是滨江区检察院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联络点,这种“警企联动、检企对接” 模式让企业创新无后顾之忧。

从专利导航的精准施策到金融改革的破壁赋能,从企业主体的创新自觉到服务生态的全面护航,高新区(滨江)用五年实践证明:创新不是孤立的单点突破,而是制度、技术、市场、服务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这或许就是每万人“手握”近千件发明专利的高质量发展密码,也是“创新滨江”持续领跑的核心逻辑。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孟娇 滨江微融圈 肖鳕桐 蒋天铮 王诗婷 涂心如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