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于烟火氤氲处精绣街巷新景
秋冬暖阳下,历经数月打造的马塍公园即将亮相。站在文化墙边,在这里居住了近50年的老居民周璇感慨:“如今老街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有味道了!”
“十四五”期间,西溪街道以“富强优街”为纲领,深入挖掘马塍千年文脉,提升市井烟火气;打造小哥友好社区,开设“小哥学院”,营造更浓人情味;创新“公益+市场”助老送餐模式,建设老年健身房与“银发直播间”,让老人安享品质晚年。
五年间,西溪街道实现了从外在焕“新”到内在暖“心”的深刻转变,围绕“经济富街、治理强街、民生优街”这条主线,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
民生为本,
暖护万家幸福长
“富强优街”,经济是筋骨,民生是底色。在西溪街道的细致擘画下,这条老街的繁荣不仅体现在商业数据的攀升,更充盈于街头巷尾可感可及的烟火气中。
“旧闻城北有马塍,聚花成锦常留春”。2024年3月,西溪街道重现花市盛景,还同步开发线上“商铺联盟共富专区”,直接带动周边商铺客流增长;同时嵌套布局消费场景、文化体验与公共服务,形成“政府搭台、商户唱戏、群众受益”的发展模式。
中午不想做饭,周璇会从手机上点一份社区食堂的外卖。这份送往老年人家中的温暖,源于西溪街道对“品质享老”的创新探索。2023年9月,西溪街道成立了“社区孝老侠”小哥助老送餐队伍,义务为孤寡、高龄和失能老人送餐上门。2024年,西溪街道作为西湖区的试点,通过“公益+市场”模式打通老年助餐“最后一公里”,对接“全城通”与外卖平台,累计为老人送餐3万余单。
除了守护老人幸福“食光”,西溪街道还致力于推动老人从“养老”向“享老”转变。今年以来,街道联合辖区乐刻健身为“初老”老人量身打造运动课程和AI康复指导;创新培育的“银发直播间”同样大受欢迎——老年人在此展示才艺、分享生活,而辖区企业的优质产品也借此精准触达目标客群,形成了“银发流量反哺区域经济”的良性闭环。
近年来,西溪街道始终将新就业群体的关爱引领、多元成长与社区融入作为重点工作,推出“乐居、乐学、乐业”三大类共十项爱“新”举措,全域推进63个小区、18个楼宇商圈创建“友好单元”,规范提升17个暖蜂驿站,成立新业态纠纷调解联盟,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
为提升新就业群体的技能与归属感,西溪街道创新开办“小哥学院”。截至2025年春季招生,已有157名新就业群体劳动者参与免费学历教育,学员连续两年在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摘金夺银。此外,街道还开设“三新学堂”,提供抖音开店、视频剪辑等技能课程,助力小哥实现多元发展。
善治为笔,
细绘街巷活力彰
美好的民生图景,离不开坚实的治理支撑。西溪街道以“心”为针、以“细”为线,在老街开展专业化、精细化的有机更新,从而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内外兼修。
周璇所居住的下马塍社区,去年就经历了一场“量体裁衣”式的改造——阳台怎么改造、垃圾房怎么整治、车位怎么增加,都是大家开会讨论出来的,最后的改造结果大家都满意。“十四五”期间,西溪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采用“一社区一剧本”模式,对8个社区、38个小区进行改造升级,涉及住户5717套,并完成3个未来社区建设和建工新村、日晖新村危旧房治理;2025年,街道还启动了涉及32个小区的老旧小区专项治理项目等,将旧改改到居民“心坎上”。
在改善居住空间的同时,街区公共环境也迎来蝶变。以马塍路为例,2018年完成的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实现了其硬件与面貌的首次跃升。此后,街道通过全域“小街巷、大整治”行动,系统排查并整改了数百个问题。硬件夯实之后,“颜值提升”与文化赋能接续推进。2024年,依托深厚历史底蕴打造的“烟火马塍”示范带应运而生,让老街兼具“文化味”与“潮流感”。
街景焕然一新的背后,正是治理理念从“管理”到“赋能”的深刻变革——西溪街道通过共富专区、技能培训赋能商铺,再引导商铺认领公益、服务小哥,形成“双向赋能”。而被善意温暖的小哥,也自然转化为“街巷管家”,加入“助老专送队”“平安骑士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协助社区发现隐患、应急助老等。
由此,“15分钟服务圈”升级为“15分钟共治圈”,构建起“服务—融入—反哺”的良性循环。而“幸福西溪”数字平台则将多元参与纳入“发现—处置—反馈”闭环,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商铺与新就业群体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如今,漫步在马塍路上,既能触摸千年文脉的沉淀,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与民生温度。展望“十五五”,西溪街道将继续以“富强优街”为工作核心,筑牢街道经济基本盘,以“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效能,并持续优化“小哥学院”、老年友好场景等民生品牌,以实际行动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