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村:“金镶玉”中雕琢全域未来社区新图景

2025-11-21 11:13:45

站在十字港阅读基地,眼前是碧波荡漾的摇橹船航线,身后是错落有致的城市书屋与非遗市集。家住蒋村花园的李阿姨感慨:“从前觉得西溪是游客的远方,如今却成了我们‘家门口的远方’。”

“十四五”期间,蒋村街道以“全域未来社区”建设为契机,依托“湿地+城市”的“金镶玉”独特禀赋,推动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构建起“宜人乐游、宜居乐享、宜商乐业”的高品质街区。五年间,蒋村街道从空间重构、治理升级到产业焕新,成为浙江省首批全域未来社区试点中的鲜活样本。

生态为底,

绘就水韵新画卷

作为镶嵌在西溪湿地畔的生态明珠,蒋村街道将“原生态”视为最大的财富与底色。2024年启动全域未来社区建设以来,街道以“西溪原乡·新质之城”为定位,通过“小切口、微更新、集约化”的渐进式营造策略,让生态资源从风景真正转化为市民的日常生活。

活化水脉,让河流回归生活。蒋村街道精心打造湿地内外11条水上观光游线,从十字港码头乘摇橹船可直达西溪腹地。新建的亲水平台、下水码头与530米亲水栈道,构建起水岸互动的活力场景。如今,十字港河已从一条普通河道蜕变为“城市水上会客厅”,每年端午,市民漫步水上步道,在擂鼓与浪涛间零距离感受水乡激情。

延伸绿带,让生态浸润日常。街道系统梳理绿意空间,打通10处微循环,以6.8公里绿环串联9个主题公园,构建“1+9+N”全域生态漫游体系。浙大玉泉路桥下空间变身“人文会客厅”,“最美放学路”被孩童稚嫩的画笔点亮。居民推窗见绿、百米入园,“蒋村一小时”漫游IP成为晨练夜跑新时尚。

融入文脉,让传统照见未来。龙舟文化是蒋村生态中跳动着的人文脉搏。竞渡广场的湛蓝色地胶上绘有生动的龙舟简笔画,8组龙舟桨造型立柱静立树下;浙大桥下的“龙舟鳞甲”艺术墙定格了奋楫争先的瞬间;蒋村花园社区的龙首雕塑与船桨展柜实现古今“对话”。龙舟已成为蒋村人的精神图腾,同步开发的相关国潮文创,让非遗IP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价值转化,让生态优势持续增值。蒋村街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化“烟火未央十二街”文化品牌,创新“户外婚登+旅拍”甜蜜经济场景,成功培育水岸联动的特色文旅品牌,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创新为擎 ,

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筑牢生态本底的同时,蒋村街道以创新理念重塑社区治理与产业发展模式,构建起全龄友好、产才互促、智慧高效的发展新格局。

服务创新,构建全龄友好生态圈。面对居民的多元需求,蒋村街道打造了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全省首个新就业群体服务社提供1200平方米的共享空间,集服务、问需、学习、休息于一体;杭州市首个“码召”车站覆盖19个点位,累计生成助老订单2.1万单。青年商务社区、椿龄荟“学院式养老”机构、十字港阅读基地等场景错位布局,形成“5分钟—15分钟”生活圈,高频需求步行满足率超90%。

治理创新,打造智慧高效共同体。蒋村街道创新推广“芯型应急安护网”,531名新就业群体化身“民情哨兵”;1.7万名注册志愿者组成“蒋小志”服务队伍,新就业群体化身“移动探头”参与隐患排查。街道搭建“全域一脑”未来社区平台,集成数字邻里、医疗、安防等多元场景,无人机在各个水域开展巡防,智能机器狗执行巡逻送件任务,数字化灭蚊监测、地埋式垃圾桶等创新设施相继落地,构建起“空中+地面”的立体治理网络。

平台创新,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立足城西科创大走廊东起点的区位优势,蒋村街道创新楼宇园区“社区化”管理,打造新质、智创两大青年商务社区。“小蒋陪跑空间”孵化文创、人工智能等项目24个,税收超200万元;“青管家”服务模式为青年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辖区已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00余家,8幢“亿元楼”拔地而起,形成产才共富的良性循环。

产业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蒋村瞄准未来产业,系统布局新质生产力,依托“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深耕影视阅读、动漫游戏等文创赛道,建立环湿地文创产业联盟,着力打造“AI+文创”“AI+消费”产业高地。同时,街道选聘“技术社长”促成产学研合作6项超1300万元,进一步构建产才协同的创新生态。

回首“十四五”,蒋村街道交出了一份“金镶玉”模式的精彩答卷:让诗意栖居与活力创业在西溪湿地畔相得益彰,一个“景中居、居中行、职住宜”的共富样板正阔步走向未来。展望“十五五”,蒋村街道将继续深化“三生融合”路径,让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交相辉映,为浙江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书写“蒋村实践”。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黄冉 西湖微融圈 吕园元 侯明明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