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毕业后来杭工作的陈凡,很快就在“e房通”平台上租到了靠谱心仪的房子;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的张先生,发现他最近做的血常规、肝胆B超等检验检查结果,可以实现不同医院之间互认;家住西湖区的王阿姨,在手机上点一点,就享受到了远程问诊、送餐上门等居家养老服务……如今,数字技术应用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杭城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
事实上,日益便捷的数字化生活背后,是一系列的改革攻坚与创新突破。去年2月18日,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提出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努力打造“重要窗口”重大标志性成果。过去一年,为了将改革真正聚焦于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市发改委持续创新工作机制方法,扎实推进数字社会系统各项重要任务,打造了一批重大多跨场景应用和理论制度成果。 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杭州的数字社会建设,就是运用数字技术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痛点、堵点和难题。”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推动社会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改革,打造更多老百姓爱用、好用、管用的数字社会多跨场景,努力在数字社会建设中贡献“发改力量”。 强化数智赋能,为人民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原本只是过来问问技能提升补贴政策,没想到工作人员在手机平台上顺手帮我申请好了,等审核通过,补贴就能直接打到我的卡上,以后也不用跑窗口了。”杭州“数智就业”便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在建德工作的韩先生成为了平台的首批受益者。 据了解,为了解决老百姓“找不到政策”,工作人员“跟不上政策”的难题,“数智就业”平台能够提供“一键智办”“智能咨询”等智能便捷服务。比如,智能AI会自动识别并为用户推送符合条件的补贴政策,工作人员也能无纸化一键办理,不仅提高了政策知晓率,也大大增加了办事群众的满意度。 此外,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技能提升补贴、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领等8个事项也能在“数智就业”平台实现智能速办。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从“我要办”到“带我办”,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再到实现事项“无感智办”、政策“无碍智询”、管理“无限智治”,上线半年来,“数智就业”平台不断迭代升级,开创就业服务新模式,截至目前,已智办业务12000余笔,智询访问14000余人次,智询成功36000余条。 顺利就业的同时,如何更好解决“住”的问题,亦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焦点。去年5月,杭州推出了“e房通”多跨服务,通过设计建设“我的房子”“我的小区”“我要购房”“我要租房”4个板块,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制度重构、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水平,这意味着杭州在帮助人们优化买房手续、改善租房体验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以群众需求来“升级”服务,是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应用成果能快速落地、高效运行的“核心密码”。秉持“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的理念,“e房通”创设了二手房自主交易新模式,打破了中介“信息垄断、打包收费”的单一模式,让“自主交易、按需付费”成为可能,自去年8月上线以来,月均自主挂牌量近1000套。 同时,聚焦群众在购房过程中需办理多道手续、递交多次资料的痛点难点,“e房通”还打造了“购房一件事”——全部政策在此清晰可查,一套资料即可申请全部手续,无须线下重复提交纸质材料。如今,市民只需线上1次申请,线下“零次跑”即可完成全部购房手续,办理总时间减少50%,整体流程简化90%以上。 “住有所居、业有所乐”承载着的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和憧憬。透过一个个智能应用给社会带来的新变化、新成就,可以看到全市公共服务普惠化、多元化水平正不断提高,我们也必将迎来更加舒适、更有质量的数字社会。 聚焦多跨场景应用,全面释放改革红利与发展活力 从购物消费、交通出行、居家生活等各类场景,到养老、就医、助残等各领域,随着数字技术变革速度加快,数字生活的新形态也不断涌现。当下,杭州正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全面撬动各领域改革,让数字生活更丰富多彩、数字服务更有温度。 ——全面上线数智助残系统八大应用场景,让残疾人享受数字红利。 说起数智助残的“辅具智配”应用场景,家住西湖区的徐思丝赞叹不已。“以前申请轮椅需要等待比较长的时间,现在在‘辅具智配’应用上申请下单适配型号,第二天就送到了。” 过去一年,围绕残疾人数字化的迫切需求,杭州以构建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智慧助残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建设政策超市、我要健康、我要就业、我要培训、无障碍出行、残疾人之家、志愿助残云服务等一批好用实用的应用场景,“辅具智配”也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辅具智配”应用场景是对以往辅具配送中出现的服务周期长、个性化程度低、过程管控难三大问题进行改革,实现了“零纸质、零人工、零次跑、智能适配、一键直达”。 ——提供居家养老智慧暖心服务,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加分”添彩。 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事关城市发展,事关百姓福祉。过去一年,杭州加大数字赋能智慧养老力度,多措并举助力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比如,为打造居家助老场景,杭州在全省率先上线了养老服务商城,目前311家服务商、9605名护理员全天候在线,提供助洁、助餐、助浴、代办、康复等53项服务,累计提供养老服务580万单,日均服务1万余单,在方便老人“约服务”同时,该场景也实现了对全市养老服务市场和4.52亿养老补贴的数字化监管;在建设安居守护场景方面,杭州加大了安全智能监测系统建设,目前已安装智能水表、电表等守护套件7000余户。 ——推动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让群众看病更省钱,就医更省时。 针对以往的检查检验项目标准不统一、医院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杭州市大力推广医学检查检验互认平台,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和激励政策,最终实现了互认项目一个标准、健康档案一云共享、结果互认一键直达。 现在,患者只需提供身份证信息,在杭州的市属、区属医院便可读取过往检查检验结果和病历信息,大部分项目无须再做重复检查。 截至今年1月11日,杭州市累计互认检查检验43.1万项次,节约医保基金、个人费用约2271万元。以胸部CT单个项目测算,人均节省检查用时2小时以上。 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数字社会建设走深走实 纵观杭州推进数字社会建设的路径和轨迹,改革始终是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的。 过去一年,市发改委聚焦“婴育、教育、就业、居住、文化、体育、旅游、医疗、养老、救助、交通、家政”等社会事业领域重点改革任务,积极攻坚重大场景,持续推动数字化改革的机制、方法、成果不断延伸。 当下,一批重大多跨场景应用的上线运行,是深化改革久久为功的积累,更是顺势而为、主动作为的结果—— 在创新特色工作方法上,围绕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广泛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市发改委策划开展了论坛交流、《我们圆桌会》、“金点子”征集等活动,从征集老百姓痛点、难点、堵点问题1570条痛点问题中找准高频需求,为谋划推进符合实际、上下兼容的重大多跨场景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在创新场景评价机制上,市发改委常态化组织实施路演晾晒、擂台赛、运行监测等手段方式,其中31个路演应用已根据134条建议作出整改,187个数字社会应用已纳入日常运行监测,全力以赴确保上线应用管用好用。 “2021年,是浙江数字化改革元年。这一年里,基于杭州应用开发早、基层创新力强的优势,我们积极推动民政、教育、人社、卫健等部门强化统筹协调,集中攻关市级重大应用;同时,我们也充分对接联动各省级部门,承接落地省级重大应用。”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共有体育大脑、助残服务码等110个应用场景纳入省级各子跑道试点,智慧旅游、居家养老服务等7个场景纳入“揭榜挂帅”项目,“关键小事智能速办”和“浙里智惠基本公共服务”省级试点成为数字社会标志性成果。 实际上,数字化改革是一场重塑性的制度革命,是从技术理性走向制度理性的跨越,本质是改革,根本要求是制度重塑。 为不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破题见效,市发改委还坚持改革实践与制度建设“双轮驱动”,通过在制度和理论层面进一步固化改革经验,提升改革成果质量。比如,在制度层面,市发改委积极配合省发改委形成《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重大应用标准规范(1.0版)》,将杭州50项应用的领先做法上升为全省标准,全市数字社会托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已形成标准制度155条。 “接下来,我们还将集中精力开发好原子级应用,打造‘即插即用’的基本组件,为市级重大场景的综合集成提供充足原材料;深入完善制度标准,建立数字社会系统建设综合评价制度;全面加快上下贯通,推动数字社会12个‘有’场景应用与基层治理便民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功能、业务等维度的全面贯通,努力把数字社会各项服务在基层落到实处,力争在数字化改革大考中交出高分答卷。”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