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好事正酿。西溪湿地一年一度的花朝节如约而至,15000平方米展示区域内,各种花卉植物竞相绽放,鸟语花香,沁人心脾;西湖景区内,草长莺飞、百花齐放,无数水鸟在湖边安家嬉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调研,提出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杭州一直为书写好这份答卷挥毫泼墨、奋笔疾书:首次设立“杭州西湖日”、建设“湿地水城”、实施“万顷湿地、万里碧水”工程、推进“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工程”…… 又是一年春来到,西湖与西溪景区作为“城市会客厅”,也正蓄积力量,力争以一流的标准保护好西湖西溪,以全新的面貌展现西湖西溪。奋力打造“最具颜值的生态地标、最具底蕴的文化地标、最具人气的共享地标”,用心用情书写好新篇章,为杭州打造“新天堂”助力增色。 最具颜值的生态地标 打造湿地生态保护标杆 对于西湖西溪景区来说,水就是灵魂,一直以来,水环境保护都是西湖西溪生态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何通过优化调整管理体制,将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形成强大合力,更有效地保护好西湖与西溪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生命共同体,为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添砖加瓦,是一道重要课题。 西湖西溪景区通过创新监督管理模式,推出湿地长制治水模式,构建与现有河(湖)长体系密切衔接的湿地管理保护机制,落实湿地长职责,对西溪湿地内部航道、沿山河、五常港开展常态化巡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我们在本底调查的基础上,已系统谋划出了西溪湿地水环境治理和原生态保护的提升举措。通过借鉴西湖保护经验,梳理出了一张西溪湿地生态保护‘底图’,对西溪湿地内部水环境进行系统治理提升。”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西溪湿地水环境治理项目(一期)主要包括闸站改造提升、污水管网改造、三基鱼塘清淤及生态修复工作。珊瑚沙引水清水入城项目正加紧建设,力争在亚运会前实现西溪湿地的引水水质提升,实现外部水质提升。 同时,西溪湿地还借鉴西湖“水下森林”相关经验,启动湿地水下森林扩繁计划,推动湿地内部水环境改善。 在西湖西溪景区相关动植物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示项目也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共引种普陀鹅耳枥、浙江楠、浙江樟等200余种乡土和珍稀濒危植物苗木(部分种类湿地已记录),在从源头上改善西溪湿地水环境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 最具底蕴的文化地标 讲好西湖西溪的韵味故事 一池碧水,水脉相连,西湖西溪,都是杭州这座城市里特别珍贵的存在。这千年来流动的山水画卷,有无数深厚的文化故事,等待我们去寻觅、去挖掘。 如今走入西湖与西溪,会发现景区中已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 春风又绿江南岸,集西溪实景、宋韵符号、家国情怀这些元素为一体的江南美学大戏——《今夕共西溪》近日在西溪湿地迎来复演。它通过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为观众讲述了一个真实可感的西溪传奇佳话,也以演艺的方式解码了宋韵基因,擦亮浙江宋韵名片,进一步为大众传递了宋韵文化的美感与内涵。 除了创新,西溪湿地的文化还重在传承。在西溪湿地河渚街,有一家特别的文创店铺——专门展示与售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洪立萍的西溪小花篮。除了一楼,洪立萍店铺的二楼还是蒋村竹编房学习基地,她时常开课,将技艺教给更多人。 如今,西溪湿地通过加大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的挖掘力度,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来保护传承好蒋村龙舟、西溪小花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西溪文旅IP。同时,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全新推出红色旅游与清廉教育专线,讲好总书记与游客、与非遗传承人对话的故事。 去年,西湖西溪景区推出了“红十景”评选活动,希望大家走进西湖西溪的锦绣深处,回望历史,找寻红色故事、保护红色文脉。通过大半年时间梳理编撰,《西湖西溪“双西”红》一书也于近日出版。大家可带着这本书,走入西湖西溪,去了解那些深藏于生态绿意中的动人红色文化。 为了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西湖西溪景区还组建了西湖西溪讲解先锋队,高质量编写西湖西溪讲解词,讲好西湖西溪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 最具人气的共享地标 打造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2年前,西溪湿地观光电瓶车驾驶员蒋晨杰载着总书记一行考察西溪湿地。如今,他越来越发现西溪湿地这片绿意空间在不断舒展,“与游客和市民,感觉越来越亲近了。” 开放共享的人民大公园理念,正让西溪湿地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而通过推进精细化管理模式,西湖西溪也进一步实现还湖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将西湖精细化管理模式复刻到湿地管理中。 目前,按照“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要求,西湖西溪景区正全面推进湿地重点项目提升,实现湿地亚运前大变样。 去年10月开工的环西溪绿道及五大出入口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就将在亚运会前全部完成。该项目以湿地肌理为本底、以西溪自然人文景观为线索、以市民健身为功能,大力倡导开放融合、多元链接、智慧服务、全民共享的城市公共绿色基础设施,构建“一横一纵一环十八景”的绚丽卷轴,力求建设“把西溪还给市民,让市民享受西溪”的人民公园,让西湖西溪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共享地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