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启动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应用建设
让文物安全工作从“被动灭火”转为“主动防范”
日前,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平南县的“闽东北古廊桥”之一的万安桥因失火被毁,引发各界关注。据悉,该桥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建筑技艺精湛,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古桥的损毁令人万分痛惜,也引人深思。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如何从多方面保护文物的安全?记者从市园文局了解到,为扭转文物安全形势、加强文物安全监管,日前,杭州聚焦数字“文化惠民”跑道,启动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应用建设。
据统计,杭州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1191处文保单位(点)、1643处历史建筑、80余座博物馆和36万多件(套)国有馆藏文物,这些散落在大地上的岁月瑰宝,需要我们用心守护。
“文物安全监管对象点多面广,但基层管理力量偏薄弱。”市园林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庞大的监管对象与人力不足的矛盾亟待通过数字赋能、业务流程再造破解,“我们尽可能地将文物安全风险管控关口前移,让文物安全工作从‘被动灭火’转变为‘主动防范’。”
据介绍,“杭州市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应用”场景构建主要是以底层文物安全基础数据库为支撑的“1+2+10”应用体系——“1”即建设一个文物安全智慧监管数字驾驶舱;“2”即应用实现电脑端和移动端互通;“10”即建设健康体检、安全检查、火灾监测、安防监管、平安工程、文物警事、文物新干线等10个主要功能模块。
“多跨协同”是该系统的一个亮点特色。“我们将围绕文物安全治理核心业务,按照V字模型拆解任务,横向跨部门协同市公安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消防救援支队等文物安全监管相关职能部门;纵向与省级文物部门、区级文物部门形成业务衔接、数据贯通。”该负责人说,力争通过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数据多跨协同,构建联防联控新格局。
此外,文物安全管理也细致到“毛发”。例如,“健康体检”子场景制定文物安全评估指标,对文物本体状况、日常管理、安全设施、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为每处文博单位赋红(较差)、黄(一般)、绿(较好)三色健康码,实现“一点一码”;“安全检查”子场景则将构建市、区、镇街、村社四级文物安全管理人员用户体系,针对不同的安全监管对象,量身定制检查表单和检查频率,各级用户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日常检查、巡查、督查,通过信息录入、任务派发、整改确认等交互操作,实现对文物安全隐患“检查、整改、督办、复核”全流程闭环管理。“火灾监测”子场景更是“重中之重”。系统将对文博单位现有可对接的烟感温感报警信息、用电监测信息、消防水压监测信息等进行统一接入整合,全面及时掌握文博单位消防安全状况,一旦发生报警信息,第一时间联动各方力量及时消除险情,保护文物安全。
接下来,杭州将继续推进数字化改革,形成文物领域大数据治理体系,持续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文物安全工作,保文物安全,守文化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