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市委书记、市长们,对这事为啥心心念念?

2022-09-02 08:25:36

这段时间,有个词比较热: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这两天,宁波市就接连发出两份倡议书:一份是针对全体市民;另一份则是针对全市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这两份倡议书,针对的都是文明创建,并在开头处都特意点出:宁波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如果认真留心,就会发现:不光是宁波,浙江多地也都提出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已阅君这里作个列举。

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是这么说的: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高标准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还提出要打造全国文明典范之都;

温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则是这么说的:市级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实现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创成和提名100%。

除杭甬温外,提出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地方不少:嘉兴、湖州、绍兴、台州、丽水等市也都提出了这一目标。

这些地方不光在重要文件中提出,当地主要领导还心心念念,多次为了这事去暗访。

这里举两个例子。

像8月15日,杭州市主要领导就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城区农贸市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地,暗访检查全国文明城市复牌迎检和消防隐患治理工作。

在检查中,还专门说了这么一番话:文明是一座城市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城市名片,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城市综合实力和文明水平的一大殊荣。

近段时间,宁波市主要领导也冒着酷暑,深入基层暗访督查过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菜市场、城乡结合部,一边督查还一边要求制度化常态化推进这项工作。

上面点到的例子,都只是近期发生的事。如果认真关注新闻,就会发现:从去年以来,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浙江的市委书记、市长们已经不但暗访过多次,相关的推进会、协调会也都召开过。

不但要在重要文件中体现,还要专门开推进会、协调会,市委书记、市长还要轻车简从,专门为此去暗访督查,从中不难看出他们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聊到这里,一个问题就来了:什么是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呢?对它为什么市委书记、市长们要一直心心念念呢?

这得先从全国文明城市说起。

对全国文明城市,有这么一个最常见的表述: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有价值的城市品牌。

“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最具有价值”……光从这些“最”字,就能看出全国文明城市的不凡之处了。

首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出来的时间是2005年,到目前为止已经评选出六届。

首届宁波入榜;第三届杭州、嘉兴入榜;第四届入榜的是温州、绍兴;第五届是湖州、台州、丽水;2020年第六届结果出来,随着金华、衢州、舟山入榜,浙江11市均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接下来就将是2023年的第七届。

但这次评选和以往不同:2021年时,中央文明委决定,在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周期中,将选取部分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全国文明城市,先行开展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试点工作。

换句话说,从2023年起,将开始第一届典范城市评选。

由此不难看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升级版”,必须在文明城市测评排名靠前,才有可能获得参与明年第一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测评的资格。

虽说两者之间只差“典范”二字,但这两字绝对是一字千金,因为一个城市如果能成功实现这一跨越,意味着它拿下城市竞争过程中更具影响力、辐射力和引领力的“文明制高点”,意味着城市软实力得到再次升华,进而会对这座城市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说到这里,浙江的市委书记、市长们为啥对这事心心念念,不断在抓这项工作,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就非常清楚了:就是希望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通过创建文明典范城市,实现城市文明,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不但实现物质富裕,还要实现精神富有。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黄宏 编辑:陈俊男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