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杭州”,打造文旅赋能城乡共富的“杭州样板”
杭州日报讯 11月18日到20日,“i杭州文旅赋能结对共富”成果展亮相拱墅区新天地活力park广场。现场颁发了“i杭州文旅优秀合作单位”“i杭州文旅示范咨询点”等奖项,以“网络正能量榜样”小一姐姐为代表的“i杭州文旅传播使者”登场……
这场展览,让人们看到过去毫不起眼的旅游咨询服务点,经过数智化升级和文旅融合,在促进城乡文旅共富进程中爆发出的惊人能量。
今年,杭州市以“i杭州数智文旅共富场景”建设为抓手,构建一批共同富裕现代化缩小版的社会空间。上城区景芳社区、西湖区吉鸿社区、余杭区良渚文化村社区、富阳区黄公望村、桐庐县深澳村、淳安县下姜村、建德市山峰村7个社区(村)成为首批“i杭州文旅服务中心”试点。
这些试点以杭州文旅小程序和杭州文旅咨询服务体系为依托,通过设立共富驿站,提供文化走亲、非遗体验、游线活动等文旅服务,形成了“文旅结对共富”的模式,不仅激活了社区与乡村资源、产品的流动潜能,提升了试点社区与乡村间的旅游消费,还展现出群众享受新型生活方式的美好图景,打造出文旅赋能城乡共富的“杭州样板”。
促进精神共富
家门口的“一站式”文旅空间
临街的外墙,融入了官窑、瑞鹤等宋韵符号,文化味十足。走进位于上城区的“i”杭州景芳文旅服务中心,人们惊讶地发现,“开到”未来社区家门口的旅游咨询服务网点,经过文旅融合和数智化升级,已然脱胎换骨。
在这里,从文旅咨询活动、旅游线路推荐等沉浸式文旅服务,到“家门口的博物馆、电影院、图书馆”,一应俱全。
与过去的旅游咨询点相比,“i”杭州文旅服务中心最显著的不同在于,不仅能提供各种贴心的旅游类服务,还引入了丰富的文化类服务。
由市文广旅游局开发的“智慧文旅”服务内容标准模块接入了服务中心,众多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通过“家门口图书馆”,市民和游客可享受图书一键借阅、数字悦听、文献查阅与社区(乡村)服务点阅读、借还书等服务;通过“家门口博物馆”,让博物馆走进社区,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家门口电影院”,提供社区乡村免费影片放映的片单……
不仅有便捷的文化服务,也有多彩的文化活动。景芳社区居委会主任杨耘介绍,今年以来,社区以“i”杭州文旅服务中心为阵地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受到了居民们的热烈欢迎。其中,既有在服务中心内举办的讲座、沙龙,也有走出杭城的文化走亲活动。例如,今年夏天,组织社区的青少年去到桐庐,开展了“非遗共富之青春一夏”活动,孩子们一边欣赏古村落的美景,一边体验当地的各种非遗项目,玩得特别开心。
“这些活动,让社区的居民,特别是青少年走出城市,走进乡村,感受未来乡村气息,拉近了城市居民与未来乡村的距离。”杨耘表示,未来,也期待乡村居民能回访景芳社区,感受社区的宋韵文化。
和“i”杭州景芳文旅服务中心一样,越来越多的公益性文旅体验活动正走进分布在全市范围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特别是在读城杭州“五色行”系列活动中,市文广旅游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200多场读书会、亲子活动、音乐会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落地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不同圈层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多种空间选择。
“在数字化背景下,践行文旅融合、主客共享发展理念,传统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正在向‘i’杭州文旅服务中心转变,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开放的文旅服务空间,让他们享受‘一键通达’的便捷文旅服务。”杭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将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嵌入杭州文旅小程序,实现了“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让“i”杭州文旅服务中心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一站式”文旅空间,为实现城乡居民精神共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推动物质共富
线上线下带货 社区乡村“联姻”
在促进精神共富的同时,“i杭州数智文旅共富场景”也为推动城乡居民物质共富做出了努力。
在“i杭州数智文旅共富场景”中,“共富驿站”是一个颇引人注目的板块。它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销售方式,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线下,各个“i”杭州文旅服务中心都开设了“i小柜”。“i小柜”里,陈列着来自乡村的特色农产品、文创产品,游客和市民发现心仪的产品,只要拿出手机扫码,便可当场购买或预订。线上,则开通了文旅电子商务平台“i小铺”,为“未来乡村”和“未来社区”搭建线上农副产品、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还开通文旅直播间,以乡村“慢直播”、特色产品销售专场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旅游路线、乡村产品和服务,为当地引流,让农民增收。据统计,今年以来,“共富驿站”的销售额已经达到340万元。
建德市山峰村的村委会主任刘国民对“共富驿站”充满了期待。他告诉记者,作为试点之一,该村正在积极准备将村里的土鸡、土鸡蛋、玉米、圣女果、枇杷等农产品在“共富驿站”上架,目前已经完成了多个农产品商标的注册。“眼下,村里的水稻刚刚收割完,今年大丰收,产量超过30万斤,不久后,新米就将上市,期待‘共富驿站’能成为重要的销售平台。”
不仅提供销售平台,“i杭州”还发挥“媒婆”功能,让杭州的“未来社区”与“未来乡村”结对联姻,展开了文旅赋能城乡共富的全新探索。
今年,在“i杭州”的牵线搭桥下,上城区景芳社区与桐庐县深澳村,西湖区吉鸿社区与建德市山峰村,先后签订“文旅结对携手共富”合作协议。
这些结对的社区和乡村,以“i杭州文旅服务中心”为阵地,实现了人流互引、活动共创、资源共推。今年6月,景芳未来社区的40名居民通过“i”杭州文旅服务中心“一键拼团”,首次走进深澳村未来乡村,游览水系、古建、文创街,看高空舞狮、手作米粿,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桐庐剪纸……
杭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社区和乡村,是实现共富的基本单元,“未来乡村”是优质的旅游目的地,城里居民来这里享受了清新的乡村美景;“未来社区”是稳定的客源地,乡村居民从客人的旅游消费中获得经济收益,两者的联姻可谓珠联璧合。“这种文旅结对模式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特别是在旅游经济受到疫情明显冲击的背景下,将有助于赋能本地乡村旅游,增强文旅行业复苏信心。”
文化微观
共富路,也是顺势而为的创新路
曾经功能单一的旅游咨询服务点,经过升级,构建出生机勃勃的“i杭州数智文旅共富场景”。
“i杭州”,被专家总结为“12345”模式。打造“1个阵地”,即文旅公共服务阵地;实现“2个融合”,线上+线下、文化+旅游;聚焦“3个维度”,文旅公共服务“最后一米”的温度、城乡均等化共同富裕的高度、家门口精神家园的厚度;打造“4个空间”,“文旅公共服务空间”“数字文旅服务百姓的触达空间”“便民惠民服务空间”“文旅宣传展示空间”;形成“5个体系”,管理、队伍、活动、数字文旅场景、标准化服务体系。
纵观“12345”格局,处处闪烁着“创新”的光芒。
首先,它积极推动传统旅游咨询服务网点与文化产业资源、公共服务对接,打造了“主客共享”的文旅公共服务空间;其次,它充分发挥政府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整合城乡文旅资源,让“文化+旅游”实现了深度融合;第三,传统服务经过数智化升级,实现了文旅服务“线上+线下”全覆盖。
更为可贵的是,这些创新点,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结合杭州实际情况,结合老百姓需求的“顺势而为”。
譬如,受疫情影响,外地游客减少,本地市民成为旅游主流,于是,从前服务外地游客为主的旅游咨询服务点,顺势变身为“主客共享”的文旅公共服务空间;城里居民向往乡村田园美景,乡村农产品需要市场、乡村非遗文化需要借助旅游业来活态传承,于是,顺势有了“未来社区”与“未来乡村”的结对;线上的方便快捷,线下的深度体验感,都是老百姓的“刚需”,而数智化恰好为打破线上线下的壁垒提供了技术支持,于是,顺势有了文旅服务“线上+线下”全覆盖。
从某种意义上说,“i杭州”走的是一条促进城乡文旅共富之路,也是一条顺势而为的创新之路。因为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才萌生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创新之举;因为这些创新之举,才探索出了一个文旅赋能城乡共富的新模式。
期待共富路上,有更多这样脚踏实地的摸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