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全域美” 点靓“共富景” 市建委高质量推进首轮美丽城镇建设三年行动收官 创成省市级样板数量全省领跑
杭州日报讯 全省美丽城镇建设首轮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杭州美丽“盆景”加速连成美丽“风景”。
近日,西湖区双浦镇、萧山区进化镇等39个乡镇(街道)获评2022年度杭州市美丽城镇市级样板,杭州美丽城镇市级样板“朋友圈”持续扩大,引领带动“点状美”“局部美”迈向“全域美”“全面美”。
自2020年启动美丽城镇创建以来,杭州已累计完成美丽城镇五大类建设项目4174个,投资1577.9亿元,占全省项目总投资约17.3%;创成省级美丽城镇样板34个(2020年至2021年),市级样板99个,创成数量全省领跑,今年列入创建计划的镇街已全部完成“省考”。
“经过三年美丽城镇样板培育,杭州小城镇在承接城市、带动乡村方面的枢纽作用日益凸显,镇与镇之间初步实现了设施共享、产业协作与综合治理,美丽城镇也从‘单兵作战’向‘集群发展’迈进。”市美丽城镇办(市建委)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与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紧密结合、协调并进、耦合联动,有力推动“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数智美”的“六美”建设成果由点及面、串珠成链,“我们将继续把美丽城镇创建的机制做优、优势做强、特色做足、产业做大、富民做实,将‘美丽颜值’‘美丽气质’‘美丽内涵’提升至新高度,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为乡村振兴、城乡共富注入‘美丽能量’,为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作出贡献。”
美丽建设有温度 聚焦民需加码品质服务不断放大“美丽惠民”
“我们村终于有自己的老年食堂了,以后吃饭不用愁了。”今年8月底,经过适老化改造后的双浦镇桑园地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村民张大伯心心念念的食堂也“安排”上了。“我今年七十几岁了,年龄大了自己做不方便。现在好了,村里食堂不仅菜品多价格也实惠,解决了我们老年人吃饭的一大难题。”
家门口的“热乎饭”,切切实实提升着张大伯和村里老人们的幸福感。在杭州的城镇与乡村,这种幸福感正不断借由美丽城镇创建向全域释放。
今年,市风貌办美丽城镇组对全市20个镇街老年食堂建设服务情况开展调研,统计显示,调研的300个村社中建有老年食堂和助餐点205个,其中不少还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送餐服务,有17个镇街已实现村社养老助餐服务全覆盖。
小小的老年食堂虽然空间不大,却承载着城镇建设发展的民生温度,践行着美丽城镇创建的惠民初心。
“三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进全域美丽城镇建设,着力提升镇村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市美丽城镇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杭州在推进城镇建设中聚焦“一老一小”服务,着力将老年人的“幸福食堂”与青少年的“成长加油站”深度融合,开展普惠化、智治化、品质化服务,全力将“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做实做细。
一项项“美丽实践”,为群众品质生活“加码”。
富阳区成功探索形成“1+1+N”模式,即“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依托1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区域养老功能全覆盖,引进1家机构提供基础及专业服务,配套多个公益项目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服务多元的升级版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延伸提供专业居家上门服务,实现“机构全托、社区日托、居家服务”三服务相融合。余杭区三来年共计安排美镇项目278个,新建径山镇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百丈镇竹文化博物馆、鸬鸟镇文体大楼等,满足居民公共文化需求,径山镜潭湖公园、黄湖大溪绿道、中泰体育运动公园、余杭街道宝塔社区休闲公园等绿地公园也成为居民休闲游憩好去处。
一个个“美丽样板”,以镇带村实现美丽惠民。
刚刚跻身“市级样板”的萧山区益农镇,在创建过程中围绕“生活美”要求,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名校”,全镇6所中小学幼儿园和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实现全覆盖,公共文体设施品质也加速提升,文化礼堂、体育设施实现了村社全覆盖;富阳区龙门镇则在集镇功能提升、生活品质提高等方面下功夫,实现全域四线供水、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化乡镇卫生院等全覆盖,建立起智慧导览、智慧医疗、智慧消防、无人售卖柜、无人医药柜等一系列便民智慧设施……
一个个“美丽小切口”,不断催生乡村和美宜居“大场景”。
三年来,杭州美丽城镇建设累计新增城镇道路约858公里,大型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79个,改扩建医疗设施83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7个,邻里中心15万平方米,改造小镇客厅67个,改造老旧小区154个……
美丽建设深入推进,民生“红利”不断释放,乡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加速变为现实幸福家园,宜居宜业的和美新画卷正不断绘就。
美丽转化有力度 厚植产业根基激活振兴引擎推动“美丽共富”
12月,正是千岛湖旅游淡季,但在淳安县里商乡,由大千古街闲置房屋提升改造而来的网红酒店,依旧人气十足、一房难求;而建德三都镇,迎来了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橘子季”,红艳艳的橘子压弯了枝头,引来了络绎不绝的客商与游人,带火了农旅和节庆经济……
从“好风景”到“好经济”,杭州始终将产业导入、培育、壮大作为主线融入美丽城镇创建过程中,加速打通全面乡村振兴的“任督二脉”。随着美丽建设不断迭代、全域推进,杭州的创建视野正不断由“城镇变美”放大到“城镇共富”上来。
“美丽城镇的全域美不只是创建数量的覆盖面,还是勾连畅通、强化服务、协同互补的共赢之美。”市美丽城镇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口中的“共赢之美”,正在一个个不断兴起的“美丽城镇集群”中展现。
2020年,杭州在全省率先提出美丽城镇集群化建设构想,以“蓝图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兴、设施共建、服务共享、社会共治”的“六共”为原则,通过充分发挥中心镇带动作用,将各具特色又功能互补的美丽城镇,组团打造成综合性城镇群,以破解乡镇资源重复、特色单一、独力难支等难题。
“龙头”带动,一个个“生活圈”形成普惠群众。
富阳区富春山居美丽城镇集群以城市副中心新登镇为中心,把中心镇强有力的公共服务能力“输血”到胥口、洞桥、万市等周边创建乡镇,构建30分钟村镇生活圈和城乡片区生活圈,促使文化、教育、医疗、养老、政务等资源的集约利用,实现设施共用、服务共享。
产业协同,一条条“共富链”延展强村富民。
余杭区以瓶窑镇、径山镇为双核驱动,黄湖镇、鸬鸟镇、百丈镇多点支撑,推动余杭区大径山片区美丽城镇集群化建设,深化文旅产业互通,通过大径山绿道建设打通5个国家级景区旅游资源,串联“五镇”打造高规格精品旅游线路。
随着“组团发展”的实践不断深入,跨区乃至跨市集群不断涌现,美镇“朋友圈”不断扩大。
如建德市乾潭镇引入优质社会资本,与桐庐县富春江镇、金华浦江县虞宅乡互动互融,依托三镇不同特色文旅产业项目,形成浙西地区旅游精品目的地;萧山区衙前镇与绍兴市柯桥区钱清街道、杨汛桥镇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资源、人才要素集聚,联手打造产业特色型美镇集群。
不仅如此,杭州还推动美丽城镇建设和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耦合联动、推动成效叠加,迈出了探索跨地协同、联治联创的先行步伐。
在“以莲为媒”,以集群化实现“三地联动”的基础上,杭州建德大慈岩镇与金华兰溪市诸葛镇、衢州龙游县横山镇深化合作,携手打造全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跨市风貌样板区试点——杭金衢“明清古韵·浙硒莲盟”县域风貌区,从风貌提升、功能提升、机制创新、联动发展四个方面,探索跨市共富集群新路径,打造浙江省城乡产业联盟、文化复兴的富春山居样板区、浙江省共同富裕城乡融合的最佳实践地。
目前,全市已形成美丽城镇集群15个,覆盖市域内7个区、县(市)54个城镇,以及市域外5个区、县(市)8个城镇;6个集群化案例获评浙江省美丽城镇集群化建设优秀案例;美丽城镇集群化发展的“杭州品牌”正逐步形成。
美丽创新有深度 推进改革形成具有杭州辨识度的“美丽方案”
“只需点点手指,就能畅游青山绿水,感受乡村之美。”今年暑假,上海游客夏先生一家到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村游玩,通过“行行富春江”微信小程序,他体验了一把“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智服务”。
“行行富春江”微信小程序背后所依托的,正是杭州着力打造的“乡村小脑”平台。
在全省数字化改革大背景下,杭州充分发挥“数字第一城”优势,以数智赋能县域、镇域治理,推动乡村加快与城市数字治理衔接。自2020年起,杭州便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为引领,不断打造和迭代兼具管理与服务功能的乡镇级智慧化平台“乡村小脑”,为乡镇(街道)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互联互通、降低管理成本。
目前,“乡村小脑”已融入城乡风貌“智汇通”平台,并将与农房、农污、绿道等系统实现整合,语言、标准、接口、体系“四个统一”成效得到充分体现。今年6月份,针对六种不同创建类型美丽城镇创建打造的六个公版正式上线,供全市各地选用。而在公版基础上,各地还可以因“镇”而异、因“村”而异,增加适合自身实际的数字化场景,做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一地创新、全市共享。
“数字化让乡村慢生活走上发展‘快车道’。”芦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方祖春是“乡村小脑”的使用者,也是受益者,“‘乡村小脑’建设有效破解了信息孤岛难题,用大数据来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以前订民宿门票、找车位美食时费时费力,现在通过小程序就能看到所有精品民宿情况,还能查景区订门票、一键生成游玩线路,方便了游客和居民,也提升了我们综合治理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如今,“数智美”已成为美丽城镇能级提升的显著标志,成为最能凸显杭州优势与特色的“第六美”,持续推动全域城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事实上,在全省美丽城镇创建赛道上,杭州不仅以样板数量第一持续领跑,还开展了一系列制度、机制、标准、理论的创新探索,逐步构建一套具有“杭州特色”的美丽城镇建设体系。
如在省级“双师”制度(首席设计师、驻镇规划师)基础上,杭州根据发展需要,先后创新补充了发展师、体验师,形成杭州独有的“四师”机制,覆盖美丽城镇创建从规划、建设到落地、反馈的全过程,推动形成“全景体验—问题发现—处理反馈—结果评价”评价体系,让社会各界能充分参与、集思广益,构建美丽城镇共建共治共享的建管闭环。
同时,杭州还不断深化美丽城镇各方面课题研究,采用“揭榜挂帅”“毛遂自荐”的赛马机制推动精准攻坚。2022年,全市共完成10个美丽城镇“揭榜挂帅”课题,内容涵盖美丽城镇集群化建设、小城镇有机更新、乡村小脑“公版”等方面,不断弥补村镇建设中存在的专业化不足短板,提升美丽建设深度和精度,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式不断为加快打造“浙江气质、杭州意象”创新赋能。
理论成果和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锚定“头雁”方位的杭州,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正不断输出一系列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杭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