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都市圈为跨区域生态共保探新路
美丽新安江 安徽歙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全长373公里的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流入浙江杭州千岛湖。十年来,浙皖两省持续开展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取得显著成效,也成了杭州都市圈生态共保的一张“金名片”。如今,在杭州都市圈各地,围绕建设绿色生态都市圈,更多的创新经验正在不断涌现。
杭黄携手保护都市圈“母亲河”
2019年9月29日,千岛湖配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杭州主城区的居民从此喝上了来自千岛湖的“农夫山泉”。
2022年5月,淳安县首次发布千岛湖水生态评估报告,主要水域水质维持优良,并长年保持湖库I类水质。与过去5年相比,水体总氮、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关键水质指标均呈改善趋势。
杭州市民喝上好水,离不开上游安徽黄山的功劳——早在2012年,为保护千岛湖的优质水资源,解决好新安江上下游发展与保护的矛盾,让保护水资源提供良好水质的上游地区得到合理补偿,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牵头下,浙江和安徽正式实施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成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
2012年以来,杭黄两市不断深化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携手保护杭州都市圈的“母亲河”。当前,新安江街口安徽出境断面水质连续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每年向千岛湖输送约70亿立方米优质水。2022年1月至12月,千岛湖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Ⅰ类标准,35条入湖溪流水质优秀率达100%。
如今,在新安江上,杭黄两地相关部门联合执法、联合监测已成为常态。2012年起,淳安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和黄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建立每月水质联合采样监测机制,有效保障跨省交接断面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2019年,两地又在国内率先探索建立两省交界水域渔政联合执法协商合作机制,开展杭黄共保涉水联合执法14次,解决跨境环境问题共19起。2020年,淳安县与黄山市歙县共同制定湖面垃圾联合打捞实施意见,累计开展联合打捞31次,打捞湖面垃圾25000余立方米。
2018年10月,黄山加入杭州都市圈,杭黄两地生态共保更趋紧密。两市联合编制《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2021-2025)》,共同谋划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工作的规划目标,严格统一上下游环境保护、环境整治、产业准入等标准。
目前,杭黄两地正携手打造杭黄毗邻区块(淳安、歙县)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先行区,共同建设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不断深化跨省流域生态保护“新安江模式”。
破解毗邻地区生态共保难题
杭黄合力探索的“新安江模式”,为解决跨行政区域生态治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而在整个杭州都市圈范围内,还有不少以生态共保为主题的跨区域合作成功案例。
流经杭州、湖州两市的东苕溪,是杭州都市圈另一处重要的水源地。为保护好东苕溪,杭州余杭区与湖州德清县于2018年签订了《东苕溪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协议》,设立了每年1500万元的跨行政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在此基础上,2022年8月,杭州余杭区、临平区和湖州德清县、安吉县四地签订了生态环境联防共治战略合作协议,创新建立生态环境“四城”联防共治机制,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联治、水源地上下游补偿、固体废物处置区域合作、生态环境执法和应急联动等方面联手共防、携手共治,共同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年来,东苕溪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左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在镇街、村社层面,同样有不少毗邻地区生态共保的创新经验。2017年,为治理交界处的长山河,桐乡洲泉镇晚村村与德清新市镇勇兴村相互聘任对方村党支部书记为“跨界河长”,负责开展交界河道上下游、左右岸联合巡河、交叉巡河。“跨界河长”除了要管住自己的河外,还要护好别人的水,有效改变了过去河道治理“各治各的”局面。
2020年,湖州安吉县鄣吴镇与宣城市广德县东亭乡签订协作共建合作协议,共同保护绿水青山。早在2018年,鄣吴镇就全域禁放禁售烟花爆竹,但东亭乡没有施行同类政策,给鄣吴“双禁”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经过两地沟通对接,2019年,东亭乡在广德率先推行烟花爆竹禁放工作,实现了两地携手治理大气污染的先例。此外,双方还开展镇际间森林防火定期联合巡防、重点环境问题联合整治、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等,建立两地林业和环保领域协作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