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实验室研究成果入选2022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3月17日,之江实验室深度参与的“FAST精细刻画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位列第2位。该研究发现,重复快速射电暴处在类似超新星遗迹的复杂环境中,这为“精细刻画”重复快速射电暴的演化图景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成果还于3月18日登上了《科学》杂志。
快速射电暴是宇宙无线电波段最剧烈的爆发现象,持续时间仅几毫秒,却能够释放出相当于太阳几天甚至一年释放的能量。由于它的起源未知,科学家们对这个来自宇宙深处的神秘信号深感“着迷”。
此前,科学家们对快速射电暴的起源有过很多假设,但均未得到证实。“主要是因为基于现有的天文设备,很难直接观测到银河系之外的起源细节。”之江实验室研究专家冯毅介绍,过去是守株待兔地努力确认对应体,然而由于距离太过遥远,即使探测到爆发,也难以确定快速射电暴的基础物理机制。
好在研究团队依然找到了办法。他们发现,快速射电暴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偏振特征会受到周边星际介质的影响。“我们通过分析快速射电暴的偏振等特征也能够推测它所穿过的介质的磁感应强度和电子数密度等信息。”中国天眼(FAST)首席科学家、之江实验室计算天文方向首席科学家李菂讲解了研究思路。
研究团队利用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和美国绿湾射电天文望远镜(GBT)对一组重复快速射电暴脉冲的偏振特征进行分析后,他们发现,样本集中的快速射电暴暴源所处的环境具有很强的磁场和很高的电子数密度,和超新星遗迹、脉冲星风云的环境特征相吻合。也就是说,这些快速射电暴极有可能处在超新星遗迹、脉冲星风云等环境中。
研究快速射电暴,离不开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与计算。目前,之江实验室正在打造基于中国天眼(FAST)的天文智能计算平台,将借力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天文领域的科学研究。“利用智能计算,可以深度挖掘观测到的数据,规模化探测快速射电暴等天体辐射现象。”冯毅展望说,科研人员未必预料得到的创新突破,未来也许就会在智能计算与天文研究的融合创新中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