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而起 杭州向世界发出宣言

2023-04-27 16:53:38

数据是什么?是身高、年龄、收入,是你微信聊天的一条条记录,是你手机支付的一笔笔交易,是你一点一滴的生活痕迹。

不妨把视角拉远一点。把全球所有人的数据汇总在一起,一个个孤立的数字被叠加、统计,它的价值被放大了数十亿次。

在全球视野里,数据是一群人的生存状况,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一个国家的发展现状。

4月24日-27日,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在杭州举行,以“数”为由,集结全球,这场世界性的论坛究竟留下了什么?

一个因“数”而起的论坛

无论在论坛会场,或是展览厅,还是茶歇间,来自全球数据和统计界的上千位嘉宾穿梭其间,笑谈风云。

“数据创新和合作的关键,是确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记者在论坛多次听到这句话,可见大家对“命运共同体”的渴望。

数据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和世界紧密相连。让数字带上人的温情,这就是一场论坛的魅力。

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军华说,本次论坛把来自全球数据界的各方带到杭州,希望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现有的伙伴关系。同时利用数据和统计手段,来解决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面临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本届论坛探讨了如何通过可持续的资金,更好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数据生态系统更有韧性,更好适应未来,人人都能受益。”李军华说。

那么,数据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大家近乎一致地认为,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数据是经济发展的一股动力。

“这次论坛能促进数据领域国际合作,形成资源共享,把国际化的理念打通。”厦门大学教授朱建平告诉记者,全球既要制定标准化和法律,明确资源共享责任与权利,还要兼顾隐私保护的问题。

朱建平认为,当数据有了地位,成为了生产要素,还要培育数据价值观和数据权益观,让数据为社会做有益贡献。

“在全球脱贫进程中,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论坛上,这句话出现的频次相当高。

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17个目标中,“无贫穷”排名首位。世界银行发展数据局局长傅海珊在论坛上指出,1990年以来全球贫困人口总数减少10亿人以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统计数据被视作丈量经济发展和减贫进程的重要标尺。”傅海珊说,当前全球公共部门生产的数据越来越多,各方应挖掘数据的价值和潜力,为消除贫困等进一步提供解决方案。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还特别提及中国带给世界的减贫启示,过去40多年里中国让7亿多人摆脱贫困,积累了重要经验。中国经验将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利用数据,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疫情三年冲击了全球经济,数字减贫成为论坛重要议题之一。世界银行高级干事克雷格·汉莫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今年,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正在增加对数据统计领域的优惠融资贷款,以及相关技术支持。

一段跨越山海的情缘

回顾论坛一路走来,前三届分别在南非开普敦、阿联酋迪拜和瑞士伯尔尼举办,都是响当当的现代化都市。而论坛首次跨越山海,与中国牵手,究竟是怎样的缘分?

初次见面,合眼缘很重要。

热爱慢跑的联合国统计司司长斯特芬·施万斯特告诉记者,在环西湖跑步中发现,杭州是一座融合了古典美和现代美的城市,更是一幅展现中国发展的生动图景。

施万斯特的话,和中方代表的观点不谋而合:浙江“城市之窗”反映了“中国之治”,展现了大国担当和开放姿态,发挥了中国在全球统计和数据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

浙江,正是中国数字治理的一扇窗。曾经的资源小省浙江,找到了一片以“数字”为基础的发展富矿——2022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977亿元,占GDP比重达11.6%,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在浙江,数字与社会发展紧紧耦合在一起。早在2003年,浙江提出建设“数字浙江”的战略部署,鸣响了发展数字经济的发令枪;2017年,正式将数字经济确立为“一号工程”;2018年,制订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计划。

不过长久看,谈得拢、能搭伙更关键。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司助理司长弗朗西斯卡·佩鲁西告诉记者,中国多年来一直参与开展国际合作,有着完善的统计系统和强大的国家统计部门。

“这些年来,中国积极为其他国家提供技术援助支持,并与联合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联合国与中国多次合作开展培训项目,中国可以为国际数据统计合作贡献宝贵力量。”

其实,这并不是联合国首次牵手浙江。早在2018年,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德清举办;2022年,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湖州德清,这是联合国在华设立的首个直属机构。

斯特芬·施万斯特说,几天前奔赴德清,参加了新成立的联合国全球地理空间知识与创新中心组织的关于未来地理空间信息生态系统的国际研讨会。

“地理空间界在推动数据统计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论坛基于地理空间信息工具的讨论,有助于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斯特芬·施万斯特说。

志合方能行远。搭上联合国之帆的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如今有430余家地理信息企业,覆盖传统测绘、卫星导航、遥感、位置服务等领域,已成为中国地信企业集聚度最高、产业结构最丰富的区域。

一份面向世界的宣言

眼下,全球社会、经济等问题复杂交织,寻找让那些被忽略在统计数据以外的人群,寻求一致的统计标准,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

论坛上将重磅发布的《杭州宣言》,就是一份中国给世界的答卷。

“《杭州宣言》呼吁全球统计和数据界加快行动,制定与开普敦可持续发展全球行动计划相一致的数据管理方法,促进数据创新和伙伴关系,确保其能够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李军华说。

弗朗西斯卡·佩鲁西表示,《杭州宣言》提倡数据朝着更高质量、更具时效性和包容性的方向发展。社会当中的每一个群体都需要被看见,并参与到整个数据价值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从数据采集标准,收集方式,分析方法到评估标准都应该是开放的。

中国还能给世界带来什么?在论坛上,我们找到了无数鲜活的中国例证,也看到了数字里的中国温度、中国智慧。

国际代表们说,数据治理的中国案例,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利用遥感信息,开展粮食产量调查;通过网购的交易数据,来透视消费发展新趋势;通过物流大数据,来提供更细精准的服务。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看到中国品牌的快递小哥的飞驰身影。而这个巨大的网络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离不开数据的巨大贡献。

“每天十亿级次数的快件,巨大的件量背后,是顺丰基于大数据的超大物流网络的智能规划。比如,系统会考虑小哥倾向的上班时间、能力特点,动态分配小哥的工作区域和时间。”顺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潭仁说。

数据的爆炸性增长,统计也变得更“智慧”。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告诉记者,过去数据存不下、算不动,只能用传统调查统计方法开展研究,现在有了智能计算,加上大模型、人工智能算法,统计科学的应用出口变得更宽了。

在展览现场,之江实验室研发的多中心智能医学信息平台,吸引了国际友人的注意。平台利用智能计算技术解决了医疗数据“不能用”“不会用”等问题,实现长三角地区多家三甲医院数据共享,将“沉睡”的海量临床数据激活,挖掘出潜在的疾病信息。

从一场论坛到一段情缘,再到一份沉甸甸的宣言,今天,杭州的肩上又多了一份对世界的责任。

在闭幕之际,《杭州宣言》的出炉,恰恰是论坛的一个精湛缩写:数据不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而是一副副鲜活的面孔。

数据诞生于人,终将回归于人。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何泠瑶 鲁佳 张鑫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