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深入践行“八八战略” 高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富有前瞻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八八战略”,从省域层面率先开启了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浙江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制度保证、奠定了丰厚物质基础、激发了主动精神力量。
“八八战略”指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建设事关人的全面发展,事关一个国家民族综合竞争实力,从来都是一个战略问题,其中教育是重要一环。20年来,杭州教育系统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探索推进“八八战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
以“名校集团化”为抓手助推优质教育均衡,启动“三名工程”打造高等教育新高地,深度探索产教融合助力杭州产业转型升级,有效解决教育民生热点问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回望这些年,杭州教育改革的每一步,都以“八八战略”为发展总纲领。也正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源头活水,发扬敢想敢做敢担当的勇立潮头精神,才有了当前杭州教育厚积薄发的大好局面。
站上发展新起点,杭州教育系统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持续加强教育事业的政策供给、物质投入和经济保障,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同发展,为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A 以名校集团化催生新名校 推进基础教育全域优质均衡
在拱墅区新文路和祥宏路交叉口,一所名为“杭州市安吉路新文实验小学”的新学校已建造完成,绿、黄、白的色调,让校园给人一种阳光、大气的感觉。家住周边的周女士常过来散步。“学校建得真漂亮,很期待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她笑着说。
近年来杭州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人口规模逐年增加,杭州学龄人口增速加快,今年全市小学新生达到了15万,创历史新高。“保供给”成为做好“科教兴市”的前置条件。
“过去杭州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百户指标为幼儿园11生/百户,小学22生/百户,初中11生/百户,无法完全满足当时的就学需求。《杭州市基础教育专项规划》获批出台后,百户指标基数有了适当提高,不同区域根据人口年龄结构进行了差异化设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5年来,杭州市新建完成中小学、幼儿园500所,新增学位46.03万个。绝大部分新建学校落在了人口流入多、流入人口年轻化的区域。
要有书读,更要读好书。像今年拱墅区即将投入使用的11所新学校、幼儿园中,当家长看到这些新校的领办校,都吃下了定心丸:安吉路教育集团、大关小学教育集团、文澜教育集团、红缨教育集团……无一不是拱墅区响当当的教育品牌。
“教育圈有个共识,一所好学校一定要有一套好标准,通俗理解就是有一套科学、成熟的管理体系,它可以直接嫁接到新学校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从而催生出一批新名校。”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名校集团化的推动下,让更多新建校加快成长步伐,成为新名校。据统计,目前全市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率约70%。
当下的杭州,单从任何一个县域来看,都能晒出一张优异的教育均衡成绩单。但站在整个“大杭州”的视角鸟瞰,各县域之间依然存在教育落差。近年来杭州也在着力推动市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探索以“跨域突破、县域盘活、师资融通、技术带动、治理跟进”为主要特征的新名校集团化。从桐庐中学正式加盟杭二中教育集团开始,紧接着,学军中学与建德严州中学、长河高中与桐庐分水高中,杭十四中与淳安中学、浙大附中与淳安二中等也相继“喜结连理”。
杭州市也在创新“市、区合作共建优质高中新机制”,推进市属优质普通高中到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桐庐等区县建分校,确保每个“星城”都有名校资源覆盖。先前已有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杭二中钱江学校成功创办,今年9月杭十四中青山湖学校将正式开学,接下来还有杭二中富春学校、学军中学桐庐学校、杭高临平新城学校将陆续投入使用。
“杭州教育未来将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充分发挥名校集团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深化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和跨区域跨层级集团化办学,推动杭州教育融合发展,为杭州更好推进‘教育共富’发挥更大作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B“引育”结合打造高等教育新高地 加快自主培养 构建尖端人才头部矩阵
“太棒了,发射成功啦!”去年年底,作为中国空间站三个舱段之一的梦天实验舱,在海南成功升空,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里一片沸腾。原来,实验舱搭载了一套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空间冷原子光钟,其中一个重要部件便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联合国科大杭高院共同研制的。
该项目只是国科大杭高院众多研究项目中的一个。近年来,国科大杭高院已培育建设了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其中,国科大杭高院引力波宇宙太极实验室(杭州)的落户,标志着杭州拥有了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的核心支撑平台。
打造人才强市,平台建设是关键。打造新时代高等教育新高地,对于杭州城市发展来说尤为迫切。如何对症下药,引育结合是一剂“良方”。“引”,就是实施“三名工程”,引进高水平大学;“育”,就是积极支持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
2017年,杭州市正式启动“三名工程”,近6年探索,实现了从初显成效到成效显著的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杭州市已引进6所国内一流大学来杭建设分校、校区或研究生院,23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26个高水平科研院所。
平台建起来了,人才涌进来了。引进的院校当中已有多所开展研究生、本科生的培养,高端人才培养初具规模。比如西湖大学面向浙江省开展“西湖大学创新班”本科招生试点,首届招收60人,累计招收六期博士生1273人;国科大杭高院三届累计招收硕博士研究生128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0人,已成为国科大京外招生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杭州市北航中法航空研究院累计获北航派驻研究生共计566人,其中博士262人,硕士304人,此外,今年将有180名本科新生即将入驻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新校园。
为全方位支持市属高校发展,杭州还以“一校一策”方式,积极支持市属高校在同类院校中争创全省乃至全国一流。比如支持杭州师范大学争创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支持浙大城市学院争创全国百强大学,支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支持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争创国家“双高”校并试办职业本科专业,支持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和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发展。
未来,杭州将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做优做强名校名院名所,加大对市属高校人才引育的支持力度,为打造杭州人才头部矩阵提供有力支持。
C 职教专业设置精准匹配杭州主导产业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2003年9月11日至1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在教育系统考察调研,其中一站,就来到了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时任中策职校党总支书记宓铨尧回忆,省委书记的到来,让老师和同学们异常兴奋和激动。“当时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远没有今天这般重视,省委书记来学校看望大家,传递的不仅是一份关心关爱,更是对职业教育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在《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一书中,记录了习近平对师生们的寄语:“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掌握了一技之长,就能在社会上立足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杭州职教人一直铭记。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设置上首先要贴合市场需求。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点共计307个,涵盖16大行业,与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基本匹配,在校生人数对应服务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3.4%、17.4%、79.2%,精准匹配杭州主导产业,充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线技能人才需求。
职业教育与市场接轨,不仅体现在专业设置上,还体现在和企业的联动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成了杭州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所在。作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杭州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通过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将产教融合这一国家战略落实到区域实践创新。
截至目前,全市已经确定校企合作共同体59个,其中省级校企合作共同体15个,市县级校企合作共同体44个。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2个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4个,市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10个、市级教学实训车间50个和市级技能名师工作室30个。
为更好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杭州中职学校以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出了“杭州现代学徒制模式”。同时,还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我市30所中职学校全部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涉及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数控设备维护与维修、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65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试点学生累计达1.2万余人次。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多渠道推进,杭州市正着力打破体制机制上的壁垒,不断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杭州在‘两个先行’中展现头雁风采做好高素质技能人才储备。”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D 及时有效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不断提升服务职能 办人民满意教育
“我们是双职工家庭,以前孩子下午4点放学,经常是我或者老公向单位请假,火急火燎地来接孩子。‘双减’实施后,学校开展学后托管,我可以5点下班后从容地来接,学校还开设X课程,帮助孩子培养兴趣,收费也便宜,真的太好了。”这样的形式,张女士感到很舒心。
在“八八战略”中,处处闪耀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光辉。这些年,杭州教育系统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在探索教育改革中一直思考着如何让教育更有温度,“双减”的落实就是重要抓手。
“双减”落地后,学后托管时间成为学生们的“美好时光”。据教育部“双减”监测平台数据显示,杭州市97.79%的中小学生、97.94%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这背后,除了丰富的课后服务资源,更有赖于健全周到的课后服务、规范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同时还通过健全学校作业公示管理、督导评价机制及家校合作机制,真正将学生课业负担减下来。
每年招生季,总有一大批家长比较纠结。“小区附近有所学校很不错,不知道它的学区如何划分”“心仪学校对落户时间有什么要求”……曾经,这些入学问题不知从何打听,如今杭州的家长们只需登录“浙里办”App,进入“入学早知道”系统,输入学校名称,即可查询相关学校的入学预警信息、分流情况、学区地图、学校信息等,很方便。去年,“入学早知道”还被评为杭州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典型案例优胜奖,并入选省级案例。
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这一切的背后正是杭州市教育局的决心——让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更便民、更亲民。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比如,随着国家人口政策调整,多子女家庭同校就读需求显著增加,很多家长咨询同一个问题:家里两个孩子,能不能上同一所学校?2022年,市教育局在双(多)胞胎可申请组合绑定参加民办学校电脑派位政策基础上,出台“长幼随学”政策,有效解决了多孩家庭因孩子不同校而带来的接送困难问题。
除了出台新政,市教育局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全面落实“阳光招生”,严格执行公办“零择校”。继续实施“公民同招”,民办热降温明显。同时市教育局还积极稳妥推进27所“公参民”学校规范治理工作,其中22所“回归”公办,5所学校规范后继续民办,增加公办学位2.3万个。
要让孩子在学龄期间快乐茁壮成长,也要让他们有一个好身体。市教育局多年来坚持开放中小学校体育场地(馆),今年是亚运年,开放力度更是空前。按“应开尽开”的原则,今年全市中小学校开放校内体育场地(馆)共计1184个,其中室外体育场地905个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279个室内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让学生和市民能就近开展体育锻炼。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曾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对于杭州教育来说,百姓之事无小事,‘教育共富’同样一个不能少。杭州教育系统将不断提升服务职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大贡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