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者——杭州培育高素养劳动者蓄能新质生产力观察
锻造新质生产力,杭州如何发力?就在本周二,杭州市总工会、杭州市经信局联合发布《关于激励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在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系列变革性实践中勇当先行者的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推动杭州高素养劳动者队伍“长高变壮”。
年初,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指出,要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重点是建强“三支队伍”。在“三支队伍”中,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是基础支撑。杭州此举,无疑是建强“三支队伍”的一个具体抓手。
作为省会城市,杭州要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打头阵、当头雁,就要在求“新”提“质”中,打造一支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劳动者大军。
这是必思之问、也是必答之题。
■ 新质生产力呼唤“新”劳动者
“浙江工匠”陆观夫说,每一次技术迭代更新,没有捷径可走,就是不断创新。
不久前,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2024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新”的内涵处于不断演变过程中,这需要持续储备、培养“新”的高技能人才,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工匠一直是西子的骄傲,是西子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全国劳动模范、西子联合董事长王水福说,作为一家持续向高端迈进的制造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重中之重。他曾表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大国工匠。早在2013年,西子联合成立西子职工技能发展协会,每年举办技能大赛。
王水福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型劳动者要拥抱新技术、培养新技能。“上个月我去了新加坡航空展,看到了新型电焊工,像医院穿白大褂的医生拍X光一样,在电脑屏幕上操作焊接即可,这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也许这样未来的焊工就不会受性别、年龄的限制。所以我希望年轻人在创新变革时代,学好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与时代同步,构筑未来。”
不仅仅是西子联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杭州制造业保持活力的重要密码。在杭氧临安制造基地内,到处是热火朝天的繁忙生产景象。板式厂总装车间内,弧光四射,机声隆隆。车间里一行红色的标语分外显眼“匠心铸精品,重器扬国威”。
“不是一味干‘粗活’,知识和技术才是我们的本钱”。“浙江工匠”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总装装备工、板翅式换热器厂三车间总装组组长陆观夫说,每一次技术迭代更新,没有捷径可走,就是不断创新。在他35年的从业经历中,“创新”二字贯穿始终,帮他攻克了一系列板翅换热器制造难关,帮助企业突破技术难关,填补了国内空白。“我们要紧跟时代,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坚持创新理念,创造性开展工作。”陆观夫说。
技能带来的精彩与不凡,在生产一线、工厂车间竞相绽放。从数控车、工业机械等先进制造业,到工业4.0、移动机器人、云计算、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支有干劲、懂技术、善创新的高素质产业工人,为杭州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最坚实最广泛的基础。
西南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徐斌说,新质生产力呼唤新型劳动者,杭州有着众多实力强劲的制造业企业和头部互联网大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沃土。“新质生产力既需要高科技人才攻克技术难题,也需要大批劳动者特别是掌握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使高科技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断点’得到修补、‘堵点’得到疏通。”
■ 技能人才 向“新”而行
“金牌技工”孙硕超说,如今的技能人才,施展才华有平台,有舞台,也有“擂台”,技能报国之路越走越宽广。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同来自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的巾帼电焊工孙景南代表亲切交流。
发言中,孙景南谈到自己对大国工匠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点头赞许并指出:“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这是顶梁柱”。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去年,杭州瞄准数字经济启动了首届“杭州数字工匠”认定,发布了50名“杭州数字工匠”和10名“杭州数字工匠”提名奖名单,鼓励“数字工匠”领办数字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术攻关平台,让数字技能人才真正在经营发展中“挑大梁”“当主角”。同时,开放“数字工匠”人才资源,建设数字技能导师队伍,依托工匠学院、劳模(工匠)协会、职业院校,打造“三位一体”数字人才孵化平台。优先推荐“数字工匠”成为“杭州工匠”“浙江工匠”等各类先进,打通职业成长通道。
从“杭州数字工匠”到“杭州工匠”,杭州晟元数据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钱志恒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但精益求精这条路,他踏踏实实走了十多年。从最初的技术小兵,到公司的首席固件工程师,他参与了我国第一代指纹识别专用芯片的研制工作,并顺利实现该芯片国产化,接着又领导开发芯片集成开发环境,降低芯片开发成本,提高了芯片测试和验证效率,使其所在公司的指纹识别芯片产品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全市工会系统积极鼓励企业建立职工职业晋级‘多通道’机制,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杭州市总工会经济工作部负责人说,杭州有规模宏大的制造业、基础完备的职业教育,为技能型人才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但是依然面临高技能人才短缺、布局不尽合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劳动者素质与产业升级需要不相适应等挑战。市总工会瞄准杭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从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等多个维度打出组合拳,推动高技能人才破局“出圈”向“新”而行。
此外,杭州积极搭建技能竞赛平台,助力技能成长、助推产业兴盛。前不久,在中国技协城市主产业职业技能(上海)联赛暨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上,杭州凌武科技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其中孙硕超和曾文锐两位选手获得个人一等奖,并被中国职工技术协会授予“金牌技工”称号。
这并不是孙硕超团队第一次获奖,2021年至今,这支由“95后”“00后”成员组成的年轻团队就获得了大大小小37个奖项。“我们是一家专注于网络安全的新兴企业,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数字技术已经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培养具备数字化素养和技能的劳动者队伍,不仅能够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要,还能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孙硕超说,如今的技能人才,施展才华有平台,有舞台,也有“擂台”,技能报国之路越走越宽广。
■ 高看一眼 待遇加“新”
“最美杭州人”彭清林说,杭州真是一座温暖的城市,出台了很多对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友好的政策,为有需要的一线职工提供了免费“充电蓄能”的机会。
一个城市要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乃至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离不开一支技艺精湛、工匠辈出的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杭州对此历来有清晰认识,始终在人才强市路标指引下,对技能人才高看一眼。
2019年4月3日,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作出《关于在9月26日设立全国首个“工匠日”的决定》,通过人大立法设立了全国首个“工匠日”,自此杭州工匠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法定节日。
五年来,杭州开展“926工匠日”系列活动,逐渐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品牌特质的城市印记,延续了千百年来流淌在杭州这座城市基因里的匠心血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说:“‘工匠日’可以为杭州的工匠们做更多实事,把工匠精神传承下去,并让这种精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尊重工匠,弘扬精神,涵养匠心,厚植情怀。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倾力支持培育工匠文化,鼓励壮大能工巧匠队伍,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进产业发展动能转换。做强“杭州工匠”品牌,先后出台“科技创新30条”“人才新政27条”“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等政策,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大的舞台、更好的待遇,让其既有“面子”也有“里子”,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风气。
去年,引发全国关注的杭州跳桥救人外卖小哥彭清林在荣获社会各界给予荣誉和奖励中,有一项他格外看重,那就是“免费上大学”的机会。“杭州真是一座温暖的城市,出台了很多对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友好的政策,我身边不少朋友因为专业知识受限,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杭州为有需要的一线职工提供了免费‘充电蓄能’的机会,十分有意义。”2012年杭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学历提升行动,通过市本级、区县市联动,分层分级共推,全市共有近3万名职工通过学历提升行动圆了“大学梦”:其中本科9800余人,专科17000余人,补助金额达1.4亿元。
培养高素养劳动者还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产教融合,让年轻人快速成长,堪大任,勇担当。“国内的技能人才缺口大,要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技能水平,就必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加快推动、鼓励、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和学校深度合作,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精准度,争做推动人才变革的‘领头羊’。”从技术工人到世界冠军,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特级技师、杭州市总工会副主席杨金龙感觉身上有沉甸甸的责任。多年来,他始终把“为中国职教事业发声,为一线技能人才代言”当成自己的使命,为办好职业教育鼓与呼。
就在2023年底,一条“杭州技师学院买下一架空客A320,给学生练手”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把飞机引进学校,相当于把车间设在学校,学生在学校就能实战操作,毕业了就能上手,这无疑让更多人看到职业教育本身具有的‘含金量’。”过去一年,杨金龙培养出了30余名技师、40余名高技能人才。
“我们要进一步做好荣誉授予、政治待遇提升工作,激励更多产业工人投身火热实践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杭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要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与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同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调动起每一位劳动者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更丰沛的新质生产力。